AD
首页 > 校长论坛 > 正文

线上融合线下,重塑未来学校生态

[2020-03-18 23:46:10]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2020年开局,疫情带来了伤痛,学校被推入了尚在蓝图里描绘的未来教育中,把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改变育人方式的讨论,变成了真实现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未来已经穿越到了我们面前。

线上融合线下,重塑未来学校生态

汉滨区培新小学校长   陈大安

2020年开局,疫情带来了伤痛,学校被推入了尚在蓝图里描绘的未来教育中,把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改变育人方式的讨论,变成了真实现场。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未来已经穿越到了我们面前。

认真阅读《未来学校》一书,这是朱永新教授近二十年新教育的实践探索,对中外教育历史与现状的多方考察,他超出常人前瞻性的思考与展望。通读全书,就在这10万字的书册里,不难发现朱永新教授的真诚与严谨。在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当前教育变革的精准提炼和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

面对疫情,教育何为?疫情之下的这个时代正在倒逼学校展开不寻常的“生长”。倒逼着我们去努力想象、描绘一个新的教育故事,以及可能的路径;倒逼着我们去努力思考——什么才是教育的原点、学校存在的新方式、我们如何培养人、以及教育管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当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存在时,我们发现,从根本上来说,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

原来,未来的学校是一种“超越学校的学校”,线上融合线下,正在重塑教育生态。

学习中心,穿越未来学校

从没有那个时代,给孩子如此多的自由,给孩子居家学习的机会,也给他们足够的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全民抗疫的日子里,把学习放在线上,让师生一起在云端行走。培新小学“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不停研”线上教学三个多星期,在数百节课上,通过线上德智体美劳“五字五教育”活动的开展,“五育”协助唱响生命大课新曲,师生隔屏相望,线上互动,以线上融合线下的形式达到育人目的。这是一次“被迫的教育大移民”,也顺势促进未来学校的到来。疫情背后,团队被时代推着“自生长”,团队被逼出来的思考力与行动力,让我们共同构建的这所“未来学校”快速上线,顺畅运转。

朱永新教授认为,未来的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由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一个实体的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

无论是“未来学校云论坛”,还是朱永新教授“做最好的自己”直播课的经历——从6岁的孩子到72岁的老人,既有小学生、高中生、退休教师、大学生、全职主妇、软件工程师和一线的护士。这样的学习是“真正的跨越国界和地区,超越年龄和性别”,完全吻合了中华民族“有教无类”的优良传统,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所学校。培新小学3500个家庭,其实就是3500所学校。在疫情期间,培新小学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学习“新阅读,喜说写”战疫联合公益课程、新生命教育课程、线上升旗仪式的主题教育、线上班队会、线上音体美等直播课程,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也可以相互选择课程、相互分享交流成果,教师也可以跨越学习中心及课程进行指导。这样一种开放的、互联的学习中心已经实施,也将成为趋势。

精英群体,抵达未来教师

未来的教师,私塾制在现代学校形态中的体现是导师制,教师作为学生导师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要。未来教师将会是一个精英群体,只有精英,才能做导师。未来的学习将进入一个课程为王、能者为师的新的时代,而阅读,在未来社会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教师对教育充满热忱,他们热爱教育,以育人为乐。为稻粱谋的教师,其工作很轻易地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未来教师充满人格魅力,未来教师极具个性。正是生命的个性化,才构成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因此,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教师,比掌握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更新自我学习方式,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利用自我的不断革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未来。

疫情发生后,为了解决“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不停研”的问题,一批精英群体应运而生。汉滨区教体局组建名师团队,培新小学抽调14位名师组成的精英群体,承担网课录播教学任务。名师团队上报授课计划,根据分工,分头行动,为全区录制优质语、数、英录播课139节,助力全区线上教学。以精英群体授课,全体教师辅导,全区数万学生受益,这是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也是未来教育的雏形。

未来的教师将主要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他们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教师不是蜡烛,而是火炬,教育的意义就是把孩子的生命点燃,给孩子开启一扇又一扇的门,给他们指明未来的路,陪着孩子,一起变优秀。

技术赋能,重塑教育生态

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浙江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提出:教育的内技术在未来学校中占据主流,尤其是学业测评领域当中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学业的测评会从“望闻问切”到“CT扫描”。运用外技术科学、多元的采集数据,运用内技术开展多维、动态、全面、智能的综合评价,已经开始实现。

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教育内、外技术的深度融合会成为未来的方向。当然,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那种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面临转型。

未来学校建设是应对时代发展的教育变革策略,当技术赋能教育,我们将会重新定义学校边界,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在这种状况下,学校被疫情倒逼进入全面信息化教学,自然就会出现问题。在教育信息化扑面而来的浪潮当中,老师和管理者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依然是当务之急。新的学期,我们培新小学将多方争取资金,更新升级校园网络及信息技术设备,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程文化的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已是大势所趋。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平台迎来爆发的春天;未来的学校,线上线下融合已势不可当。在实体的学校之外,再搭建一所云上的学校,让课程与资源数字化、多样化、平台化,成为学校的新选项。当实体学校和云上学校彼此呼应,校园教室和“云端教室”将一样重要。我们甚至可以预见,“云上学校”成为学校大规模排课选课、课程规划、教学组织、工作流程的基本支撑,是分层走班、自主选择的机制落地的核心保障,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平衡教学资源。

当然,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一所尝试走进“云端”的学校,当众多云上学校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中国的教育生态,才真正抵达技术前提下的“生产力革命”。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个时代缺的也不是机遇,而是迎机遇而上的素质。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本身。我们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我们最先应该明白的,是课堂上的通识教育决定不了孩子未来,主动获得知识、管理自我的能力,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面对当代社会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渴望教育变革,呼唤未来学校,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最强音。未来社会什么样,未来学校就什么样。我们需要共同思考:未来,只有学习,没有学校。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