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校长论坛 > 正文

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反思

[2017-04-18 11:31:50] 来源: 编辑:耿晓洁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前不久,我听了农村小学的20多节课,听完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有的老师态度很认真,但只是照本宣科;有的老师的课华而不实,诸多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困惑与反思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创路小学  魏燕妮

前不久,我听了农村小学的20多节课,听完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中有的老师态度很认真,但只是照本宣科;有的老师的课华而不实,诸多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比如:四人小组合作,没有人员分工,没有合作交流;多媒体的运用也没起到太大的作用。我在心里想:这样的课老师能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能有多少提高,这是不是课改所倡导的本意?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结合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大家共同探讨农村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反思。

问题一、“公开课”当作“优秀课”。

在一些农村小学,新课程还没有真正走进常规教学中,教师尤其在准备公开课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做课”。对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提问,每一次学生的回答,都进行提前定位,并且反复试教,有的多达十几次,甚至编排演练。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确定谁回答什么?连答问的内容都要像背台词一样滚瓜烂熟。在听课中竟然还遇到这样的笑话:老师讲公开课,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当然也较多,当老师提问的问题还没有说完,学生已经把手举得高高。更有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他回答的和昨天你告诉他的答案不一样。”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是学生同一种声音,感受到的是学生同一种思维。教师无教学机智可言,课堂更无生成知识的可能性,更看不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构建知识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怪不得专家会呼吁:要上出原生态课的美来!

反思:

1、让教师要有源头活水,促其转变观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要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充分的空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书本上学,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使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与在职培训融为一体。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推动并深化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指导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分析案例,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使教师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注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敢于质疑、勇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才更有利于教学。

问题二、泛用多媒体课件现象。

多媒体固然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媒体也有它存在的无法取代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课上,教师用多媒体只显示一两个问题或者就只出示生字;还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只不过是为了完整地显示全部板书。对这种停留在浅层意义上应用,实际上对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些将多媒体作为黑板、投影、甚至课本代替品的做法,只会造成“现代化教育”的表象,“穿新鞋,走老路”。

反思:

1、真正把该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在教学中完全落实了吗?是不是一定需要多媒体课件呢?值得每位教师深思,我们应该从吃透教材做起,从结合学生实际做起,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起……

2、可以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一两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

3、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选用课件并加以适当修改补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时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要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

问题三、不能结合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

由于地区差异,各地儿童的生活也不尽相同,因此,教材提供的活动只能仅供参考。老师在考虑活动设计时,必须从本地区、本校甚至本班的实际出发,使活动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照本宣科,虽然从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未被充分调动,因为课堂教学内容并未和学生真正融为一体。例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9页——24页“我是怎样长大的”这一主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懂得感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感激,懂得关心和孝敬父母长辈,学习搜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进行本主题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成长的历程及在此过程中父母长辈所付出的辛劳”,应该设计生活化的情景、儿时纪念物的展示、照片的故事等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有话可讲,而不能只引导学生仅仅了解书上图片内容就行了。

反思: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本地区、本校及所带班级学生实际,使教学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师要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3、要学会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在确定好每课时的活动目标后,活动设计可多种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欢,既达成了目标,又使学生获得了发展,这就是最优化的教学。

问题四、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太差。

课改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点在城市小学落实起来较为容易,但农村学校因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学习上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家中无电脑,不具备上网查阅资料的条件以及图书、课外书籍极少等多方面的综合原因,导致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太差,往往是课前做了细致的安排,但课堂上检查时才发现真正搜集了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大大影响了教学方法的选择。

反思:

1、课前细致指导,具体讲清搜集什么资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资料、怎样选择资料、怎样记录等等。

2、利用学校现有资料,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例如搜集资料时,教师可以将学校图书室与此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了解了获取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3、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根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例如奖励小红星、红花、笑脸娃娃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水平。

当然,农村的新课程改革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问题、硬件建设问题、生源的问题等客观问题,但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得把解决好我们能用智慧、用心血、用钻研、用时间等解决的主观问题,这样才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