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瀛湖小学 李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同时也是家之大计,事关家庭未来。不能因为贫困,让一个家庭丧失希望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育扶贫能挖穷根,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非常准确地指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不能仅仅从物质上帮扶贫困群众,还应使他们在思想上脱贫,而这只能依靠教育扶贫来实现。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常年处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扶贫政策给农村孩子们带来的变化,给贫困家庭带来的变化。这不禁让我在扶贫实践中,不断思考教育之于孩子们的意义,之于贫困家庭的意义,以及我们该如何践行。
首先、教育扶贫政策宣传之路,一个都不能落下。
切实履行好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宣传,我们做到让每位家长必知,每位家长必晓,一个都不落下。为此,我们学校56名教育工作者对全校所有教育阶段数千名学生进行大走访,田间、地头、院子、床前……无不攒动着教师的身影。在对全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调查统计中,发现一些随父母在县城或外出打工上学的贫困学生并未享受相关政策的,逐一打电话宣传并询问是否知晓、落实政策。
第二、教育双扶持之路,一个都不能落下。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支部书记朱焕之老师说:“你们就会讲教育扶贫政策,给点钱多好啊,能不能来点实际的?”朱老师则耐心地说:“教育扶贫就是为了给你们减轻更多的负担,孩子上学不用花钱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工作不用发愁,大到回报祖国这个大家庭,小到养活自己的小家庭,孩子有出息,你生活不是更有希望,未来更有奔头嘛!这才叫实际,比你想象的实际不是好很多吗?”学生家长听完后,恍然大悟,深深地给朱老师鞠了一躬。
为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精准扶贫,我们学校开展了“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唐自金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孩子性格内向,在校从不与同学交流,甚至我问话也只是点头或摇头。第一次去他家,开门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她顶着满头银发,衣裳稍显破旧,走路也很缓慢。我跟在老人的后面,看见一间屋子里,唐自金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她奶奶招呼我坐下后,便哭着给我说: “李老师,你一定要管管唐自金啊、、、、、、”在我与孩子奶奶的交谈中得知:孩子的奶奶听力不好,爷爷腿脚不方便,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平时奶奶在家照顾孩子。因为疫情期间学校进行“线上学习”,孩子便染上手机瘾,天天通宵打游戏。我一边安慰着奶奶,一边把唐自金从房间里叫出来,告诉他玩手机的危害性,并对他说:爸爸为什么不在身边,就是为了给你们挣更多的钱,让你享受更好的生活。然后让孩子和他爸爸进行视频通话,再加上孩子爸爸的一番“糖衣炮弹”,唐自金主动将手机交给了奶奶,并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玩手机,要好好学习。接下来,我一有时间就找他谈心,了解他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他复习,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他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唐自金的学习有了不小的进步,也变的开朗了,和同学们也有说有笑了。他爸爸打来电话说,能安心工作,更有信心尽快脱贫。
第三、控辍保学之路,一个都不能落下。
疫情期间,停学不停课,要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线上学习”,不得耽搁学习。调查统计得知我校有4名学生因家中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加入“钉钉课堂”上课后,我校的汪校长带领着党员教师不顾路途的遥远,山路的颠簸,赶到了这4户学生家里,爬上房顶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看着孩子们能打开电视机,听屏幕上老师的讲课,汪校长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还有我班的陈命乐同学因厌学而不到校上课,我和朱老师第一时间去孩子家里,向他的父母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安慰家长,稳定孩子的情绪,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并举例:贫困地区的儿童,有的背着布包爬几十里山路去上学;有的跑几里到山坡上找信号上网课;有的甚至在求学路上头挂冰花,脚底磨破,为的都是努力学知识,长出息。知识能改变命运,就这样的一次又一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将孩子成功劝返,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进入瀛湖八中就读。家长们都感激地说:“党的教育扶贫政策真好,感谢领导,感谢老师,没有放弃孩子”。我相信,这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一人学技能,全家脱贫困”……教育扶贫带来的切实成效,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贫困群众,激活他们对教育价值的认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决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掉队。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教育扶贫路上,我们师者,一个都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