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文苑 > 正文

也“说”教育

[2020-11-26 15:37:06] 来源: 编辑:沐沐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教育的本质,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塑造。教育,永远是一种充满期望的事业。

汉阴县城关镇中坝小学  徐家英

       教育的本质,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塑造。教育,永远是一种充满期望的事业。

       教育,一般人们从两个角度定义:即社会和个体。常常 人们的潜意识里的教育指的是狭隘的教育,即学校教育。 教育对历史的期望,是希望通过既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减少人类由于无知和鲁莽而带来的灾难。在这里,人们常常怀疑教育的力量。因为回溯人类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正是数也数不尽的愚蠢行为和血迹斑斑的灾难。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失望:因为教育,能够使我们的先人获得了知识的力量!

       通过教育,社会能卓有成效地为个人提供对未来的时代作出有效反应的各种能力。因此,越是变革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越高,期望也就越大。

       人活着就应该受教育。获得技能、掌握知识、学到文化,这是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和继续成长的手段。

       一个党员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从而获得教育。当然,不管是从“学习强国”App上还是“智慧党建”平台,亦或是各省地方教育平台上都可以受到“自我教育”。我认为,党员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在教育岗位引领其他老师爱上学习,常话说的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浇灌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教育,从而锤炼人的思想,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达成教育者的目标。

       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你常常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一个社会总是在动用各种手段教育自己的人民:法律、政治、经济等等。实际上,这种教育的力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所起的作用,比起学校教育,要巨大得多。

       没有多少人是完全按照学校的老师教给他的生活准则在生活。一个社会的整体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这个社会的教育环境,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不仅仅要打上这环境的烙印,更要受这个环境的约束。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环境所需要的那种人。

       当然,人对环境的臣服并不是简单地消灭自身的个性,而是改变自己的精神存在方式,使自己的个性适应变化的环境。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是分明的。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们,有时像是具有唐·吉诃德精神的人;有时又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尽管历朝历代都有人嘲笑他们的软弱,而他们却能从内心深处感知自己的强大,他们总在想:我要改变你们,改变这个社会。

       孔子曰:“子欲仁,仁斯近矣。”然而,子不欲仁,将奈何?

       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人人“欲仁”,果真如此,社会就进入了极善境界了。

       在我的思想深处,没有比教育更神圣的事业了,我认为,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必要手段,是人类创造自己美好前程的必要条件。教育者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也是盗取天火的人,塑造人的工作,本身就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创造。

       世间处处有教育,人类存在一天,人类自我教育的历史就会延续一天。无神论者靠理智把握和创造自己,同时也靠理智教育自己,有神论者则必须为自己设定神灵和上帝,上帝也许生于愚昧,但上帝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信仰的需要,同样也是教育的需要。无论是地狱轮回之说,还是上帝的最后审判,都只是人类自我设置的结局。透露出自我教育的苦心。

       教育过程,不仅成就着受教育者,同样成就着教育者。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迈开脚步,踏上自己的道路,最终结果是超过自己的老师,于是回头张望,教育只是在生活和历史链条上的一个必要的环节。而教育者凭借受教育者的超越,实现了自己的超越。这种超越既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上的、精神上的。

       教育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最终期望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真善美。这种期望是一种永恒的诱惑和永恒的动力,在这个目标的终点,是一篇灿烂的光辉。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