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央视综合频道于10月14日强档播出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观看此片,40分钟短短的节目以特别的创意编排,让人民群众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以“笃行”为主题的用典故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本集《绝知此事要躬行》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典故,从尚行——言胜于行、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体力行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讲明了习总书记关于笃行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第七集节目中的经典,也是灵魂,此句深切的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深入实际,下一番功夫,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才有收获。切不可纸上谈兵,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实干”新观念。
关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有许多重要论述,还有他的引典,“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是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引用的古句。经典释义人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解读说,“要想成就大的事业,一定要立大的志向,一定要勤奋。”这就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观的最好诠释。
“笃行”、“实干”充分体现了近平总书记既是有实干精神的战略家,也是一位有战略意志的实干家。不管是当知青,还是当干部、甚至当最高领袖,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注重“笃行”、“实干”;因此,“笃行”和“实干”是新时代领导干部敢担当、敢作为的精神瑰宝,更是引领领导干部前进的灯塔。
收看完这一集特别节目,我觉得习总书记所倡导的“笃行”和“实干”观点,也正是新时期教研员们迫切需要俯下身子做事的方向和指南。下面结合教研员的岗位特点,从尚行、敏行、力行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笃行”的理解和感悟。
尚行——做课改的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是在青年时期就高度重视“行”的。在《摆脱贫困》这本书里面,他写道,“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行动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因此,作为教研人员,不能固守一隅,不能脱离实际,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搞研究,不能只搞些理论层面上虚虚套套华而不实的东西,否则你的研究根本就起不到课堂指导和专业引领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教研的根本意义。因此,我认为作为教研员应该安身立岗,真正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最前沿,做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推动者和带头人。
敏行——做实干的践行者。“的确,行动不是盲行,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但怎样才能干好?”这是节目中思想解读人艾四林引人沉思的发问。第一是要坚持到底。一个成功的实践就是一个坚持到底的实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除了要有这种只争朝夕的干劲,还要久久为功的韧劲。教研员进行搞研究,做学问,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更要有持久的坐功和嘴功,得耐得住寂寞和枯燥,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第二点,干好就要依靠群众。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教研员要真正铺下身子指导教学,引领老师专业成长,单枪匹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密依靠区域内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兼职学科教研员等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共同地做好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了解一线教师的内在需求,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发挥教研骨干力量的优势,真正成为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力行——做教研的引领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时说的一番语重心长、涵义深远的话。目前,在社会中存在“调子唱得高,步子走得虚”的现象并不鲜见,其实任何时代都是不需要那些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没有“实干”,一切都是空谈。作为教研人员,就必须把研究的主阵地放在学校、放在课堂上,做一个“勤往下走”的教研员,以实际行动参与研究与指导,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基层教师打心眼儿里敬佩的优秀教研员。
总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真算得上是一栏洗涤心灵的震撼节目,也是一道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习近平总书记句句用典给我们的思考良多,只言片语不能完全概说,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习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为做一个优秀的汉滨教研人而努力!
(汉滨区教研室 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