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开始降临,走出校园,来到荷塘边,蛙鸣声、不知名的虫叫声,那梦幻的心音,无论是朦胧、清晰,甚或虚无,它们都在以特殊方式,抽出于手,拔出于肢,消失于无。
远处黑暗,看不清楚,觑不明确。内心的感受,释放出去,赫然有欣欣然之感,那种畅快之极,非所比拟,真乃“快马加鞭奔腾出,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感觉哦!
千亩荷塘莅临街后面,建筑依然,树木静立,行人杳无。可路灯么?依旧灯光荧荧,夜幕照彻,灯灯之间,或明或暗,或亮或浊,呈阶梯状,层次分明,镂镜觅寻。揽荷亭上,但若远望,眼眸深处,还生哨兵之想,静静肃立,整整齐齐,不逾于矩,把夜的黑白镜头,一穿而开,描摹细腻,秀逸妙吐,如同二八芳龄清纯少女,青春逼人,羽纱仅着,叹为观止,惊诧不已,只好堕入非非遐思,不知觅踪。
启明星早就晾晒,高高挂在天穹之上,远远地,如同老人的眼,眨巴眨吧,没几多生气;可月亮,却像天贴膏药,一览无余之嫦娥、吴刚、玉兔,仿佛看出明晰。把持之间,些些许许,还是稍有不同,让全圆、半圆,或一小片镰刀,想咋咋地不受拘束,不去觑看人们脸色,为大地洒下无数亮色,这般伟大无私,光明磊落,洁净无尘。
此时此刻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来。
坐卧揽荷亭,很想吟诵高歌,把酒临风,茗文赏月,自己就想,在遥不可及的古代,笔舞声动,当年苏轼,微睁醉目,盯住朗月,“大醉兼傻乎,还在笑呵呵。”是的,古人之心境,我们现在之人,轻易揣度不出,何况又涉千古之大文豪,自己尊敬崇拜之精神偶像,不敢得罪了之。
这样的动静,这样的行程,这样的渺无目的,“树木绕我转圈圈,荷塘莲叶随风旋”。但我还是品茗出另外一种味道,在此时尤为强烈:荷叶的清香田田,层层叠叠,随着荷塘边的铺展,甚或有向岸延伸的迹象,微风吹拂,泛起涟漪,虽然看不明晰,但平静空气漾出的褶折,自己早已感觉而出。不然这么的荷塘夜色,还真要从青蛙处探听讯息。
夜已深,不再逗留,赶紧顺着小路往回走,可我还有点惧怕蛇呢?不怕丢人,不怕笑话,从小就怕蛇,嘿嘿!哈哈,正思想间,突然,一只青蛙蹦出,吓得我落荒而逃。一束束挂满露珠的秧苗,叶片尖细,盈绿泛青,露珠滚处,晶莹剔透,走到人家处,犬吠鸡叫,路上早已没有车辆和行人,不知不觉,回到学校,学生已入睡,怕吵醒学生,蹑手蹑脚,洗漱歇息,期待黎明。
这样的夜色之旅,我将继续期待着!朋友们,你们呢?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作者陈春虹系双乳镇中心小学教师,爱好散文诗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