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文苑 > 正文

足道行知 足德养心 足经济世

[2017-01-06 20:44:33] 来源: 编辑:王林强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提到足我们不难想到古人说的“人有足,犹如树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由此可见足对人在一生中立世创业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三维发展实验学校 韩新剑

       提到足我们不难想到古人说的“人有足,犹如树有根。 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 。”由此可见足对人在一生中立世创业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古人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足为精气之根。”可见鼻、耳、乳仅是精气的凝聚点,而足才是精气总的集合点。医学上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头脑灵活、步履轻健者均为体态健康的标志;而头重脚轻,脚肿行难者均为病体之躯。 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者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也许就是这个道理。而我校王养利校长从教育和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从教育开发人体各器官功能的立足点入手,总结总结出了《树人石理经四》,他站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为学生以后长远的发展着想,他提出了 “足道行知,足德养心,足经济世”,他认为人应该先学会学习和实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不断地行与知中开阔眼界,修养身心,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做一个快乐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大有作为的人;然后有足够的知识、才干、修为去养心利世,在“指导别人做万件事”中携手并脑,共谋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我们先来说说“足道行知”, 人一睁开眼就需要两足支撑身体去工作和学习、求知和做事。人之有足,犹如草木有根、房屋有基一样,足是人体的根基,尤其在站立、行走、奔跑、跳跃时,足的作用更十分突出,故而,足对人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谈到“足道行知”时,王养利校长早就指出“我们三维人不但要学会读万卷书,坚持去走万里路,还要指导别人在行知中去做万件事。”并提出了“行,善行,行之速;知,好知,知之广;思,乐思,思之妙”的育人理念。在把行与知有机的结合中,提高自我认识和实践。而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知识是引领行动的方法,而行动又是领悟知识的途径和出发点,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苟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对于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来说知与行是永远密不可分的。人生既要知更要行,知是基础,行是知的充实和完善,见证着知的结果。在人的成长中知是行的前提,好比指路的明灯;行是知的检验,好比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只行不知无方向,只知不行是枉然。在此,知行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在知上锲而不舍,在行上不遗余力,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取得人生和事业的大丰收。
       再说说“足德养心”。从医学书籍上了解到,人的足部有60余个重要穴位,如涌泉、解溪、冲阳、商丘、太溪、里内庭等穴位,对人的健康都极为重要。而人的足部全息胚反射理论表明,足部具有治疗作用的反射区多达75处,同时足是人体与地面接触面积最大、接触时间最长的部位。足部的冷暖感觉、色泽变化,能直接反映心脑肾功能和血液循环。足的三阴三阳六条经脉,把足与脏腑联络成一个整体。因此,医学上把足称为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或病变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信息显示。同时足部又是人体的运动器官,也是负重器官,承载着人体的全部重量,还反映着人体的精神面貌,因此足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
       我们三维教育从创办的那天起,就把“启德、开智、练能”作为自己的育人目标,并且把启德放在育人之首,由此可见启德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行以立身 德以养心”,德行是人立足社会之本,也是在“好知、善行、乐思”中修养身心的根本。因此王养利校长在我们三维人中早就倡导 “善行做事不后悔,好知学习人不累,乐思生活不乏味。”的行知养心理论,指导大家在工作学习中学会修养身心,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他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曾叮嘱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儿子行知养心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以委婉而朴实的语言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和无限希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些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而我们三维人在我们的幸福大道上早就写有“知行和福”及“名利做绿篱,大道通幸福”的明心利世理念。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我们只有做到“养心利世”“关爱学生”“关爱教育”,才能做到我校的核心理念“育教心生”,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最后说说“足经济世”。古语有云:大道之行济世为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能这样去做,使天下幸福,使人民安居乐业”。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1969年写的《诫勉幼子国熙赴美留学》中曾告诫自己的孩子说“功勋富贵原余事,济世利他重实行。”由此可见,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才干奉献于整个社会,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但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自己不断地学习,不停地阅读别人,却墨守成规而不会被别人阅读。自己整天废寝忘食地读万卷书,满脑子装满了别人的观点,却不能在消化、吸收中派生,形成自己独有的观点和方法而造福于世。如果人的大脑被他人过去的落后的观点所占据,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这样的人是没有用的。特别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明白每个人的思维都如同一根弹簧,当他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和阅读别人的思想与观点时,其自身便失去了天生所具有的弹性与延展性,就会失去发展和创造的最佳时机,失去了自我才能展现的机会。因此我校曾在全体师生中提出“让生命觉醒,让学习习惯,让理想远大”的育人思想及“千里之行携手,万事欲做并脑”的实践要求。
       “足经济世”就是要求我们在行知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养心中明确我们的责任,在行动中去服务他人造福社会中。在读万卷书中努力走好万里路并指导别人做好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万件事。只有“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之重要;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给人帮助者,可知助人为乐。”大禹在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自己的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在知行中去养心济世并获得自我感悟,才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了重大成绩,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赞的一页。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以我校三维理念中提出的“行,善行,行之速;知,好知,知之广;思,乐思,思之妙”为行动指南,并坚持下去,既要做到“足道行知,足德养心”,更要做到“足经济世”,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希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实现我们三维人“手像育总理”,“三维发展,育光天下”的总目标。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