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城关中学作为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办蓝田人民满意的家门口好学校”的理念,全面贯彻“五育并举”育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科研、德育工作、教育信息化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荣获“西安市先进集体”、“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024年9月,我作为支教教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前往蓝田县城关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高中体育学科支教工作。在这一年中,我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与师生互动之中,积极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完成支教任务,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
在日常教学中,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圆满完成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任务。不仅教授常规的体育项目,更结合自身专长,主动融入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与“型神拳”,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传统武术中蕴含的礼仪规范、呼吸调控与身心合一的理念渗透到课堂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和身体协调性,更培养了他们坚韧自律、沉静内敛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我积极参与校内外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主题实践课,带领学生在课外练习八段锦和武术基本功,通过晨练、社团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体育锻炼渠道,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多次在校内教学研讨中分享“以传统文化助力体育教学”的做法,得到同行一致好评。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我始终以诚待人、以爱育人,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耐心指导学习困难的同学,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鼓励。许多学生因此爱上运动,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支教期间,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对教师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感体育教师不仅是身体素质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导者。通过此次支教,拓宽了教育视野,丰富了教学方法,深化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价值的理解。
形神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具有显著的锻炼价值。作为高中体育教材的内容之一,形神拳以其动作舒展、刚劲有力、节奏鲜明的特点,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蓝田县城关中学支教期间,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教育的执着,将这项传统武术带入课堂,开启了与学生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全新篇章。
形神拳的全套套路包含32个动作,集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五种步型;拳、掌、勾等三种手型;蹬腿、弹腿等两种腿法。动作幅度大,要求上下肢的密切配合,对学生的心肺功能、力量与协调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们的每一个细节的指导,从姿势的矫正到动作的精细化,都耐心细致地讲解与示范,帮助学生们在不断练习中,逐渐掌握形神拳的要领,进而培养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风貌。
“形神兼备”是形神拳的核心精髓,课堂上我强调,武术不仅仅是体能的锻炼,更是精神和气质的塑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体态的训练,教导他们在每一个动作的完成中都要表现出武术特有的“精气神”,不仅要有外在的力量与优雅,更要培养学生们内心的专注与坚韧。每当学生完成一套动作,我总是鼓励他们:“你们的拳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神韵,动作之间的连贯与气势才是精髓所在。”我常说:“武术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一份严谨与敬畏,而这份精神,正是新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通过长期的练习,学生们在动作的流畅度、力度的掌控和身体协调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不仅如此,形神拳的练习也帮助学生们在心态上得到了锤炼。许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由于动作繁复或力度不到位,曾感到困惑与挫败,通过不断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们逐渐克服困难,培养了对自身的自信与耐性。我希望:“你们的努力,正如这套拳法的精髓——每一次练习的坚持,都在为你们的未来积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我也获得了成长与收获。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不仅提升了自己对形神拳的理解和教学技巧,也深刻体会到教师责任的重大与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我将不断探索如何将武术这一文化瑰宝融入到现代教育中,激发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养。
形神拳教学,既是对学生们体能的锤炼,更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塑造。在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练拳,更应教会他们如何在每一场训练、每一次挑战中坚持不懈,如何在拼搏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坚定。在新时代的教育舞台上,以传统武术为载体,在创新教学中传承文化,培养学生们健康的体魄与高尚的品格,展现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风采与担当。
在这一年多的支教生活中,我与蓝田县城关中学的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支教教师,不仅以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运动,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更通过一课一练、一言一语,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品格与人生观。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彼此的成长与进步成为了最动人的篇章。
我深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应始终坚持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关爱的关系。在我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值得用心呵护的过程。在课堂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能提升,更应关心他们的情感变化与心理成长。每当学生因某个动作做不标准而感到沮丧时,我总是第一时间走到他们身旁,耐心鼓励,细心指导。用温暖的语言鼓励学生:“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每一次的尝试,都是离成功更近一步。”这样的耐心与关怀,让学生们在每一次的尝试中积累信心,收获进步。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不仅仅是学生的教师,更像是他们的朋友和心灵的引路人。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倾听他们的困惑与烦恼。每当班级的同学们因为学习压力而感到焦虑时,我总会在课间、在活动后,邀请他们一起谈心,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疏导。告诉学生们:“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希望我的言语能如春风般温暖,吹拂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心,并抚平学生们焦虑情绪。
传统武术课程,尤其是“八段锦”和“型神拳”,成为了学生们释放压力、平衡身心的重要方式。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更在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调节内心,如何专注与自律。每一堂课后,学生们都会和我分享他们的收获与感受,而我也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让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这份教与学的相互滋养,不仅使学生们在体育上得到了提升,也让我与学生们的日常互动中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我深感,作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望者和引路人。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成长,彼此间的影响与激励让我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光荣与责任。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但我和蓝田县城关中学的学生们却共同见证了成长的轨迹。我用我的专业与爱心,点亮了学生们追求健康、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也让自己在这片沃土上收获了属于教师职业的深沉与坚定。支教不仅是我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我与学生心灵深处共鸣的旅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与学生们携手同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谱写了新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