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 王宗涛
作为一名老教师,公开课是我自我审视的重要契机。最近,我在讲授《绿》第一课时时,完成了一次公开课。这次经历让我在遗憾与反思中,收获了成长。
课前准备并不顺利。工作繁忙让我起初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仓促筹备,教学设计在短时间内临时调整了三次。尽管在级组同事的集体研讨建议下,我用心修改了教学设计与课件,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这让我心中满是遗憾。
不过,这堂课也有亮点。导入环节是我精心设计的。我选取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绿意图片,搭配契合主题的优美诗句,成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被图片和诗句吸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我顺利引出课题,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在生字词教学阶段,我采用范读、认读相结合的方式,并细致指导书写重难点字。这一环节为学生深入学习诗歌筑牢了根基。看着学生们认真书写的模样,我感到十分欣慰;对比分析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我引导他们对比《绿》与《繁星》的形式差异,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认真观察、积极分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然而,这堂课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最让我遗憾的是朗读指导的粗疏。我虽给予学生充足阅读时间,但对部分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够精细,多次朗读环节未能有效落实,导致部分学生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到位,无法完美展现诗歌韵味;课堂应变能力的不足也让我自责。面对学生提出的超出预设的问题,我的处理方式简单生硬,缺乏灵活应变能力,错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教学语言的拖沓也是问题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洁凝练,存在较多重复表述,既浪费课堂时间,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时间把控的失准更是这堂课的致命伤。课堂导入耗时过长,互动环节讨论时间失控,导致近一半预设教学环节未能完成,课堂小结仓促收场。导入环节原本预计3到5分钟,实际却花费了6分钟。过多的图片展示和对诗句冗长的解读,偏离了快速聚焦主题、引出新课的初衷。后续教学环节因导入耗时过多,讲解生字词时过于紧凑,整体感知部分也只能匆匆带过,学生们对诗歌形式差异的分析不够深入,互动环节学生讨论热烈却无法充分分享交流。
这次公开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指明了改进方向。我决定积极参与公开课及教学观摩活动,秉持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课堂把控能力与教学水平。我将强化朗读指导,充分利用早自习和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诗歌节奏与情感,提升朗读表现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锤炼教学语言,力求简洁明了、生动准确,避免重复啰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会更加精心地规划课堂时间,严格把控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长。对文本进行简洁解读,快速切入主题;为互动环节设定讨论时间,并提前明确规则,引导学生高效交流;合理分配其他环节时间,确保教学环节完整、有序推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门不断改进的艺术。每一次教学实践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每一次反思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虽然这次公开课暴露出诸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问题,不断反思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迈向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