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寓教于乐

[2025-03-17 13:39:33]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近年来,各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下面是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 杜元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基本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近年来,各学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下面是我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很重要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老师,在积极宣传学校开设计算机课重要性的同时,要把培养爱护电脑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习惯形成的特点,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比如,禁止随意插拔鼠标、键盘,下课时凳子排整齐再有序地离开等习惯。

  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教学策略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自己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的学习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做硬盘来强行灌输,而是要从实际出发,理解学科的实际需求,把知识的传授建立在趣味教学的基础上。”现如今,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使用电脑或者是智能手机来上网,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大部分学生都对网络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一般会涉及一些和理论相关的内容,学生感觉到难以理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需要适当在教学课堂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并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探究自己不懂的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都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不断地更新内容,对电脑,网络充满好奇,很多人都被那精致的图片、惟妙的动画所震惊,觉得计算机世界是深不可测的。 因此,在每一年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例如:四年级学生主要学习文件夹管理,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五年级学生,则让他们从" word "中学习打字,在打字的基础上,学习排版,自己做图文茂的版面,剪贴,培养他们综合性、动手性等能力,六年级则主要训练他们的创新性能力,让他们在 office 软件上制作课件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机操作环节中我若学生们珍惜每分每秒的操作机会,勇于试错,自主总结归纳操作步骤,互相交流操作技巧和新思路。甚至把对游戏爱好转到了编程中来。通过教学探索创新、注重课堂趣味性和多元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做到了让微机成为帮助学生成长和生活学习中的工具,而不是单纯的“玩具”。

  三、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戏教学法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游戏教学法通常可以分为游戏引入、游戏推动、游戏激励三个部分。首先,基于游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教师应在课程中选择恰当的时间点引出教学游戏,如在较为枯燥的课程开端引入游戏。其次,获得学生的普遍关注后教师可正常进行常规教学,将游戏所需知识进行重点引申、讲解,让游戏推动教学进度,最终利用游戏升华教学内容。但从创新意识角度学生的角度,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龄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集中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此特点,我把新课的信息技术开始寓于游戏,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浓烈的兴趣下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例如,学习指法非常枯燥,如果教师一开始就直接说明手指摆放的要求,指法的要点,学生们不仅学得很累,而且学得很累。而且非常不愿学,更提不起自觉的学习。因此,针对此情况,我在上课时,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这款软件,该软件能欣赏出精彩画面,聆听优美的音乐,直观形象,常是引发学生学习催化剂的诱发,学生用后对此爱不释手。学生们在游戏中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于是有人就提出了如何打得又对又快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又讲授指法,学生们也很认真地学习着。这样,学生可以保持激情,信息技术的知识,又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

  四、创新方法提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电脑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家庭都拥有了电脑,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电脑,因而电脑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这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极强的兴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应充分地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愿意学习、乐、爱学的信息技术,训练学生以儿童思维的方式操作电脑,而不用计算机思考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个非常注重动手课程,它比以前任何课程都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常常是创新的一个必要因素。这一一切深刻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其他的学科不能与之相比较,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相互促进的作用。其他学科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个多题,计算机工作也是如此,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操作。绘图软件等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在教学《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给演示文稿中的“冰墩墩”设置动画效果”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

  五、线上教研提能力

  在疫情期间,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在网上教学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讨近期教学安排,提出目前线上教学时遇到的困惑,共同寻找提高线上教学效率的举措: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较多较复杂的采用直播讲解,知识点不难需要大量练习的采用任务单+微课资源+练习作业的方式;加强课后指导性,课后复盘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作业评价中点对点地有指导地给出评语;从人出发,与学生、班主任、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学生不会安装软件,老师还会一对一远程指导……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想着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是否全面优化,关系着教学结果的质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教学媒体单调,无法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打破这些局限。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运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式,使一些无趣的知识变得趣味、形象和生动,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坚持“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寓教于乐”的理念,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