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无病呻吟”也是“病”

[2025-03-13 14:08:57]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壮阔征途上,党员干部本应是冲锋在前的中流砥柱,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披荆斩棘。然而,当下少数党员干部却陷入了“无病呻吟”的泥沼,或抱怨工作艰辛、待遇微薄,或哀叹怀才不遇,这些看似细微的“小情绪”,实则暗藏“大危机”,不容小觑。

紫阳县焕古镇九年制学校 刘成军

  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壮阔征途上,党员干部本应是冲锋在前的中流砥柱,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披荆斩棘。然而,当下少数党员干部却陷入了“无病呻吟”的泥沼,或抱怨工作艰辛、待遇微薄,或哀叹怀才不遇,这些看似细微的“小情绪”,实则暗藏“大危机”,不容小觑。

  理想信念缺失,为“无病呻吟”滋生了土壤。理想信念于党员干部而言,如同骨骼中的钙质,缺之则精神萎靡。部分党员干部忘却了入党初心,背离为人民服务宗旨,在物欲横流中迷失,满心满眼只有个人私利,将公职当成谋取私利的手段。一旦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牢骚、怨言便脱口而出,“无病呻吟”也就此开场。

  责任担当不足,让“无病呻吟”有了表演舞台。当下,乡村振兴号角嘹亮,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正需要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可有些党员干部却畏首畏尾,遇事“踢皮球”,遇难“绕着走”,不敢触碰难题,不愿接手“烫山芋”,为逃避责任,费尽心思“无病呻吟”,妄图粉饰自身的庸碌无为。

  失衡心态作祟,更为“无病呻吟”添柴加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党员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然而,一些人却陷入盲目攀比的陷阱,盯着他人的财富、豪车、豪宅,总觉得自己付出多、回报少,心理落差转化为满腹牢骚,“无病呻吟”便成了家常便饭。

  “无病呻吟”这一“病症”危害极大。于工作而言,党员干部是事业推进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精气神直接决定着工作成效。倘若整日沉浸在抱怨中、心不在焉,必然拖慢工作进度、降低工作质量,阻碍政策落地;于形象而言,党员干部时刻处于群众目光之下,频繁的“无病呻吟”,会让群众质疑其党性与职业操守,引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切断党群干群的紧密联系。值得警醒的是,“无病呻吟”极易在干部群体中形成“传染链”,催生消极氛围,削弱团队向心力与战斗力。

  找准“病根”,就要开好“药方”。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通过主题学习、专题培训等,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让他们重拾初心,坚定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另一方面,完善责任制度,构建科学考核与激励体系,让敢担当、能作为的干部受褒奖,让不作为、爱抱怨的干部受惩处。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摒弃“无病呻吟”,以饱满热情、顽强斗志,投身时代浪潮,为中国梦的实现拼搏奋进、再铸辉煌。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