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 马安妮
教育,是国之基石,关乎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党的教育方针是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党的领导为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很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唤醒劳苦大众阶级解放意识,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服务,再到新时代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党始终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需求,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事业确立了清晰的目标,让教育紧紧围绕着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展开,确保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党对教育的领导体现在战略规划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办各类教育提升群众觉悟和文化水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新中国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后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如今,更是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三者“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这些战略规划,让教育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不同阶段的建设输送大量人才,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教育的民生属性也在党的领导下得以充分彰显。党从诞生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使命,在教育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实行学校向工农开门、推进工农扫盲,到恢复高考、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再到如今努力提升教育水平、破解教育不平衡问题,让人民成为教育发展的“阅卷人”。党的一系列举措,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惠及大众,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实践中,各级党委积极落实对教育的领导责任。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深入研究教育问题,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学校党组织也充分发挥作用,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同时,注重思政课建设,通过思政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情操,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然而,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这更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发挥党统筹调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党的领导方针指引下,我们的教育事业必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教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