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教体科技局 彭定康
近期,一本名为《赶时间的人》的诗集出版,搅动了文学界一池江水。很多人因为作者王计兵的身份而震撼,王计兵是一个做过木工、开过斗车,如今骑着电动车送外卖的人。因此他也被读者称为“外卖诗人”。就是这样一个奔波在道路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写出了无数“赶时间的人”的真实心声。
而像王计兵这种平凡的诗人,还有矿工陈年喜、“打工诗人”许立志。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里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的作品多以基层百姓生活为题材,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记录不显眼的生活日常。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大部分普通人为了生存就已经疲惫不堪,何以有精力去从事这种高雅的活动。我想答案也并不难,或许正是艰辛的生活,为写作提供了沃土,让写作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养料。这群写诗的普通人,他们或是产业工人、快递小哥、田间菜农;他们或是值守流水线、伏案桌前、行走在田埂,而诗歌已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
诗歌并非普通人不能触及的阳春白雪。一首《赶时间的人》,被网友称为“劳动者之歌”;一本出自农村诗人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超过10万册;一名自称“隔花人”的“地摊诗人”,在社交平台上圈粉数十万……这些诗人都是平凡的人,他们共同选择以诗歌为载体,留下普通人生活的见证。他们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故事表明,写诗并非精英群体的专属,“诗与远方”离每一个人也并不遥远。每个平凡的劳动者都可以大胆去追求“诗和远方”,让自己的生活更五色斑斓。
诗歌需要每个时代的人去传承和发展。当下,文字创作似乎显得轻而易举,甚至诗歌创作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人工智能一分钟内就可以写出五言七律。基于此,我们还需要赓续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传统?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中国诗歌必然会有人愿意真心去守护,去传承,去发展。历史是脆弱的,它被写在纸上,画在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人愿意去守护它,使之世代传承。而诗歌便是如此。
让我们为生活注入更多的诗意。在短视频评论区,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学生用诗歌倾诉青春的苦恼;在手机备忘录里,有一群上班族用诗歌记录工作、生活的点滴;在视频号有一些身处基层一线的打工者朗诵自己的诗篇。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哪里、经历如何,每个人都可以追逐那份诗意,活出不平凡的人生。诗歌之美应该属于每个热爱它的人,只要热爱诗歌,乐于创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诗表达内心的情愫,让生活常怀诗意。
这个时代需要更多平凡的人去记录。这些平凡的创作者以“我手写我心”,用文字表达生活,用诗意的语言铭记细微的现实画面。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流量仿佛占据一切高地,但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本质。我们期待有更多平凡的诗人,更多平凡的创作者,用最真挚的表达,留下生活的印记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