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中学第二党支部 黄 珊
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是党始终坚守的恒心。综观中国发展历史,从1840开始的近代中国民心涣散,民不聊生,尤以农民为主的下层民众生活最为艰辛。为救民于水火,无数仁人志士苦寻救国救民之道,都没能改变民众苦不堪言的困境。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久经磨难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任人宰割、贫穷落后的境遇,逐渐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民者,万世之本也。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党的百余年为民奋斗的辉煌历程,无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初心和使命。
“民者,国之根本也。”新的历史场域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解“人民是党的最大执政底气”“民心是最大政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些生动诠释了党一以贯之把为人民谋幸福镌刻于整个奋斗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二字更是出现高达105次,习近平总书记于全党高度多次论解人民,彰明总书记把百姓安危冷暖时刻放心上的深厚感情。同时,总书记不但心系人民、牵挂人民,还不断集全党智慧发布了一系列惠民、富民的新论断新举措,着力从细化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提出党和国家民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指向,对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具有前瞻指导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民生福祉发展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追求。为确保这一个个接地气、暖民心的目标如期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立足长远角度提出全党上下继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以擢升民生领域福祉。井井兮其有理也,总书记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提纲挈领地指出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发展目标及扎实有力的实施举措。
民生福祉达到新的水平,最终靠的还是发展。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增进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论解,掷地有声地诠释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目标追求。发展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落脚于“发展”,以发展来保障经济上的新突破。总书记在报告中108次提发展,可见向民生福祉新水平迈进亟需始终如一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回应人民期盼,解决人民关切的衣食住行问题。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力军。总书记紧抓“发展”主线,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靶向,逐步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概而述之,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在于人民,二十大报告描绘的社会民生的新图景明确了党和政府接续奋斗的新指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追求,为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