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红椿镇中心学校 来 婧
2022年4月,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习总书记的这番论述,不仅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殷期盼,更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作为乡村青年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利国利家、惠民惠户的重要工程,对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任在肩,唯有勤学笃行;时不待我,必须求实创新。只有不断厚植乡村教育情怀,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在乡村教育的大舞台上为青春增色,为国家育才,为学生和乡村的未来奠基。
厚植乡村教育情怀,首先要牢记来路,有扎根乡村的奉献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征途漫漫、使命艰巨,精神引领和价值支撑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拥有了扎根乡村的奉献精神,就能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乡村教育的厚土上,拥有自我精进、自我完善的强大内驱力,拥有自我反思、自我沉淀的强大学习力,拥有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强大抗挫力。不断进步、不断反思、不断磨砺,就能把自己的根扎在乡村教育的田野,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厚植乡村教育情怀,还要放眼当下,有扎根乡村的学识底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扎实学识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乃至源源不断的一川活水。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熟稔学科本体知识,修炼教学基本技能,还需要掌握乡土文化知识,将所学与乡村教育实际紧密结合,才能熟谙乡村教育的真谛。
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必须着眼未来,有唤醒灵魂的仁爱之心。“一个老师带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爱与唤醒’。”农村学校大多孩子都是隔代监管,因为缺少陪伴,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问题较多。作为乡村教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用爱感化他们,用真情打动他们,弥补他们心中缺失的爱。从而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希望、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迸发出无法想象的动力,朝着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青年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和乡村的未来,锚定发展方向,在广大的田园乡村,用心浇灌,静待花开,为乡村孩子的生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用乡村教育情怀,谱写教书育人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