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爱可跨山海,远山花正开

[2023-09-27 09:21:52]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老师们观看了以苏陕协作为题材的陕西本土影片《远山花开》。这部苏陕版“山海情”,以乡村支教为背景,展现了来自都市的青年音乐教师刘晓慧赴陕南乡村——大麦村小学支教的故事。

——观看苏陕协作为题材的陕西本土影片《远山花开》有感

  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老师们观看了以苏陕协作为题材的陕西本土影片《远山花开》。这部苏陕版“山海情”,以乡村支教为背景,展现了来自都市的青年音乐教师刘晓慧赴陕南乡村——大麦村小学支教的故事。纯粹的中国教育故事,朴素的中国师生情谊,彰显的是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育人本色。影片中师爱跨越重重障碍,直达学生心灵,让乡村的学生迎风盛开。我们乡村教师作为国家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就像是山村里的树,默默坚守,悄然老去,可是只要坚持心中的教育初心,全力以赴奔赴育人使命,我们也同样可以实现“爱可跨山海,远山花正开”的美好教育梦想。

心里有爱,眼里有生

  影片中,音乐老师刘晓慧因为自己沉湎于失母之痛而走上支教之路并不再触碰音乐。“妈妈,刘老师不是因为思念去世的母亲而不愿碰音乐吗,为什么后来她主动给学生上音乐课呢?”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六岁儿子不解地问。

  “因为她心里有爱,她爱学生,所以她的眼睛能看到学生心里的渴望。”我脱口而出。刘老师有自己的心灵之痛,但是来到小学,她始终在观察,在倾听,在思考教育问题和对策。无意中从窗户看到张承峰在音乐课上跟着磁带打节奏,所以她猜想音乐可能能让这个孩子开口说话,于是开启了音乐启蒙的工程。这就是老师爱的本能,我们心里有爱,眼里有生,哪怕是无意的一瞥,也能成为教育唤醒的契机,就很可能打开一个孤独灵魂,成为孩子的点灯人。

爱生有法,花木成畦

  心里有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爱生有法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故事中的马校长是现实中很多老派教师的写照,说他是最美乡村校长都不为过,他以一己之力让村子里每个学龄孩子得以入学,以整个教育生涯守护学校,即将退休还重学英语为的是随时补缺。他一切为了学生,但也爱生心切,教学死板,站着教学生,把爱变成了“恨铁不成钢”。用成绩排座位,以不同的蔬菜奖励对应不同成绩,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学生内心也爱校长,却无法给出该有的回应,所以该捣乱捣乱,不写作业的还是不写作业。刘老师则以生为本,蹲下来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特殊”,并找出问题,然后靠近学生,从情感上进行心理启蒙,特别是对张承峰的唤醒。从“可以不说话,可以写下来”的接纳到协议学钢琴,再到喊山、参加合唱比赛,多重计划和努力,终于打开了这位自闭多年的心扉,一鸣惊人,也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心灵之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乡村教师是中国乡村走向振兴的重要传播链,我们乡村教师必须沉下心来扭转落后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理念,钻研教育方法,让自己成为有爱更会爱的老师,引领乡村学生如花如木自然成畦。

共同培育,众木成林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的事。影片中的孩子,都是留守学生。傅圆圆自己还是个孩子却要照顾襁褓之中的弟弟,张承峰意外失去妈妈却只能一个人生活。在“喊山”活动中,所有孩子都哭了,心愿都是想爸爸妈妈。父母的缺失是乡村孩子成长最大的伤痛。我们真实的乡村教育,远比影视剧更严峻,很多孩子因无人监管而沦为手机少年,又因隔代溺爱而走进泥潭。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及时被拉上岸,也不是每个乡村教师都有游泳的能耐,所以,要想真正的解决乡村教育问题,必须要家校共同培育,家长给与必要的家庭教育,学校大胆勇毅地多元教育教学。学校的教育也要形成合力,从学校管理理念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吐旧纳新,就如影片中,老派教育者马校长和新教育者刘老师在不断的冲突中都在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最终众木成林,实现了“远山花开”的美好图景。

  乡村振兴重在教育振兴,教育振兴重在教师振兴。教师永葆一颗爱心,练就一身能力,打造家校两支队伍,共同实现“爱可跨山海,远山花正开”的愿景就为期不远。(汉滨区大竹园九年制学校 王晓梅)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