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2023-06-20 15:49:54] 来源: 编辑:沐沐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作业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独立从事的包括课内课外两种学习活动。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堂上已学的知识。它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一个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  唐明娟

       作业是指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独立从事的包括课内课外两种学习活动。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堂上已学的知识。它是课堂教学工作的一个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作业的定义就能看出学生做作业的必要性,作业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学习,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这充分说明了语文的必要性。作为语文学科,语文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为了反馈语文教学的效果,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语文作业。但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求各地切实给学生“减负”,为此还专门制定了“五项管理规定”和“双减政策”,其中一项就是明确规定了作业,甚至规定了每个学段具体的作业完成时间。为落实减负政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还安排专门督查组,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作业“减负”势在必行,语文作业的减少更是势在必行。但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要求,不让学生做语文作业是不行的;如果那样做,就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必须要做语文作业。要“解决”这个难题,如何才能探索一条既不违背国家“减负”政策,又能让学生把语文作业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完成的路径呢?那只能是从学生语文作业的质量入手,提高学生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语文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根据新时期国家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如何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性?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小学语文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这样既可以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业目标,又不会与国家有关“减负”的政策规定相违背;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应坚持少而精的语文作业数量原则。

       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要改变旧的观念,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的策略,从量上“减”语文作业,这样学生做语文作业的时间就会减少。但是,这个“减”不单纯是简单的作业数量的减少,而是“精”的体现。就是明确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作业,对有一定目标意义的作业要精挑细选。这样做就能达到减“量”不减“质”的目的。比如:语文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这是一项非常普通的作业任务,每个小学老师都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我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把生字抄写5遍,一字或两字一组。这样的布置其实很不合理,学生一看抄写的遍数多就手忙脚乱,为了完成语文作业,来不及细看生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就直接写,手忙脚乱写完了,就是赶紧交,结果记得不牢,一会儿就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他们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的作业。同样数量的写生字作业,我不需要学生抄写五遍,只要求学生看清楚生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部首抄一遍,一字一组,写完作业后不要急着上交,而是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抄写的生字读三遍。这样,学生的语文作业从量上看就少得多,作业数量少了,学生就会认真写生字,就会看清楚生字的结构和部首,再读三遍,就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样子,为进一步记忆生字奠定基础。实验证明,这样记忆生字的做法,显然记得快,记得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一定要把好“量”,把好“质”,坚持少而精。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要求,从而减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同时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对语文作业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在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中积累语言经验,体验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应用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给我们语文老师指出了具体的方向,提出了训练的具体目标。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地布置作业,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内容,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目的。如: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一课的部编版本,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我布置了有针对性的作业。学完这节课后,我结合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试着用优美的语言给家长描绘“鸟的乐园”,第二天语文课将检查同学们给家长描绘的内容是怎样的。同学们一听都喜笑颜开,很开心,都说没问题。第二天,我做了检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既能用语言描述,又能完整背诵课文。上课时,我问:“有哪位同学不看书,就能描绘出小鸟的乐园吗?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同学们争着举手,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念到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千鸟竞发、百鸟齐鸣的壮观场面。”当这位学生讲完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说的话能不能写在作业本上?”这是不言而喻的。像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就把读、说、想、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就能读懂课文内容,自然就会背诵,记忆就会加深,理解能力就会提高。比起一些老师让学生抄写优美的语句,像背诵课文那样机械地完成语文作业,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学生在体验语言文字特色的同时,也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事实证明,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动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语文老师布置语文作业时,作业难度要分层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课业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而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一定要在难度上把握好层次性。比如,在学习部编版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一课中,关于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将这一作业全文朗读、背诵。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在上完这节课后,都要求学生背诵这篇课文,也许学生一下午就背会了,老师检查也能过关。但是,学生过几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由于布置作业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完全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他只是在老师那里进行检查,这种压力下产生的一种惰性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自然而然地淡忘掉。为此,我把背诵作业分解开来,先让学生达到“熟读”的要求,再去完成“熟读”的任务。我对作业提出了要求:“明天我们比一比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有感觉,读得有气势。”作业这样一改,难度降低了,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检查的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是那些学习差的同学,也能很流畅地读懂课文,学习好的同学自然就能背下来了。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明天再比试一次,看谁能把课文背得流利。”这样分层处理作业,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能背诵课文。

       研究表明,学生在完成背诵作业任务的同时,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文中语言的优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我不仅按照难易程度分层处理作业任务,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分层布置语文作业,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语文作业,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这样做也可以达到老师布置作业做得好,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良好作业模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因此,要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既要把握好作业难度的层次性,又要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层次性。

       总之,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精神;教师要出色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必须合理分配语文作业;必须坚持少而精的作业原则;必须坚持语文作业的内容有的放矢;语文作业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因人而异,有层次地对待。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落实“减负”政策,有效减轻学生语文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从而达到让学生学语文开心,做语文作业开心的良好目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才能得到“破解”,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