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 寇玉燕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要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面对外部诱惑,要保持定力、严守规矩,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频频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中的一员,带你一起阅读《人生》,观看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学习中领悟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导。
很早之前就读过路遥先生的一本中篇小说《人生》,它首发于《收获》1982年第三期,作家毛尖曾用“风靡中国大陆”来形容这部1980年代的作品:“故事主人公高加林就像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费金一样,人名变成了词汇。一个男青年,离开故乡进城,在城市里积极奋斗,城市女朋友立马把家乡的姑娘给比了下去,但是,城市不是那么容易站稳脚跟的,都市的陷阱又把他送回了原地。这样的男青年,我们统一称他为:高加林。”
近日央视黄金档电视剧《人生之路》爆红,它就改编自路遥的经典中篇小说《人生》,文学作品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电视剧《人生之路》挖掘和表达出了经典文学作品《人生》中蕴含的恒久话题与时代回响。再次读路遥的这个经典中篇,让我们强烈意识到了人生选择的重要。看看路遥在《人生》题记,感悟他专门引用了自己的偶像——著名小说家柳青,在《创业史》中的话:“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要紧处却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就这一句话,让无数人奉为座右铭,崇拜至极。
或许是觉得意犹未尽,路遥紧接着又引用了一句柳青的话做进一步阐释和说明: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当下拜读这段话,更具有重大意义。这句话是《人生》这部中篇名著的逻辑起点。命运有无数个解释,最浅显的解释是你一辈子注定无法抹去的底色就是命。突出标志就是一个人永远无法超越的个人出身。命运选择,就是在这抹底色之下你有改变个体人生的可能性,这里有时代的召唤。它与今天的观众不仅可以共情于对人性的认知与理解,净化被眼前的生活困顿所一时蒙蔽的心灵,同时也能燃起观众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勇气与力量。
看完电视后,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挥之不去,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半个知识分子,出于这种认知,他极力想要离开生长的农村,外出闯荡长本事,强烈希望未来能压高明楼一头。怀着这个天真的愿望,高家林要跨越阶层固化的壁垒,到外面的世界争取成功。对于缺少社会资源的高加林,利用爱情和婚姻改变命运是唯一的路径,这就是小说叙事的中心思想。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女人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化身,她们共同出现在高加林的人生中。路遥设置了人生的两难选择,高家林选择和哪个女人结合,就意味着未来将度过什么样的人生。
作为新时代年轻的我们,也都可能会面对“高加林难题”。当遇到挫折时该怎样走出自己的路呢?经受磨砺,追逐理想,找准活法,大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