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 王丹丹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5月2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社会氛围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独有重大的影响。而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故而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势必能加深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深厚文明底蕴的理解,促使其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更能激发了当代青年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坚定其在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奋勇争先的决心。
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子的初心使命,一直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做好舆论监督,努力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更应该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立足于促进社会的团结稳定,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公民责任,推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不负青春,勇担责任,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