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向阳镇中心学校 张紫荣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成为今年两会代表议员们的热议话题之一,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不少家长拍手叫好,认为这种造就青少年精神颓废的“鸦片”早就该整治。
据调查,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低龄化。加上青少年的特殊性,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极易沉迷游戏。因此,对于网络游戏进行健康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游戏本身只是一个娱乐工具,是满足人的需求,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其本身没有对错,部分家长把游戏一律视为洪水猛兽,要求全面禁止的做法显然过于偏激。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提议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国家标准。首先是“前置防护”,要通过家长与监护人与未成年用户游戏账号的绑定,实现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游戏监督。其次是“事中保护”,游戏中按照标准设立统一的自动管控系统。最后是“事后服务”,要求所有企业建立公开投诉和举报渠道,制定统一清晰的退费标准,并给有需要的家庭特别关怀。
这种“家”“校”“企”协同履行监护责任的做法得到一致好评。但”技术锁”往往限制行,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更需要”关爱锁”。
中国式父母有一种奇怪的思维错觉,认为学校是家庭教育的替代品。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一劳永逸”,他们只需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加之自身家庭情况,部分家长即使想关心孩子也无法做到。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以紫阳县为例,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至少8。3万人,留守在家的妇女、儿童、老人“38.61.99”人员超过20万。这些数据令人无奈又辛酸。
因此,除技术层面外,家长更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力量,尽可能负起教育责任。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兴趣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因势导利,让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课后生活。
归根到底,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保护平台确实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无论技术再怎么进步,如果存在家庭教育和父母监管的缺位,都将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