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双减背景下“健育体育”小学体育教学育人新路径

[2021-11-18 14:17:59] 来源: 编辑:周舟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行动研究教学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双减政策下,对“三个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持续推进“西安好课堂”教学的深度研究与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健体育人”三个课堂复合生态模式的教材教法实践路径研究。

西安市灞桥区庆华小学  王晓娥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行动研究教学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双减政策下,对“三个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持续推进“西安好课堂”教学的深度研究与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健体育人”三个课堂复合生态模式的教材教法实践路径研究。研究认为:要处理好“健身”与“育人”的基础学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学理之间有机联系,共同促进复合生态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建构“健育课堂”教学思维创新模式。并提出建议:立足第一课堂“教会”,关注第二课堂“勤练”,拓展第三课堂聚焦素养;构建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模式;开发红色体育课程思政的主题建设项目;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等复合生态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体育教学;小学;实践

 

1“健育体育”课堂教学思维模式 实现育人之“质”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则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立足第一课堂,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课堂教学创新方法,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主阵地,构建“育体”与 “育人”一体健身育人特征的“健育课堂”。“以趣激动”技术学练,“健悟育德”实现育人之质,课堂教学根据项目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建设中要处理好“健体”与“育人”的基础学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学理之间有机联系,共同促进体育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的实践路径,建构“健育课堂”教学思维创新模式

1.1 对“健育课堂”思维模式的整体认知

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要通过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介,场地器材及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融合,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又要突显学生的学,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实现“健身育体”目的,本文提出“健育课堂”教学思维模式,以“趣动量变”浅层学习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体以载德”寓德于体深度学习,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1.1.1 对“健”的内涵认知

“健”一是指健康,身体和精神及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及完美状态。它有四个方面的定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在活动中通过体感,体认,体悟实现身心教育,没有阻抗地自愿参与运动,形成健康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塑造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体感: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有目标有计划和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度,达到“能玩会用”的目标和结果。体认:通过主题建设项如:红色体验、情境体验、冒险体验、团队体验学习,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取得全面的锻炼。体悟: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身体感悟、思想觉悟、理念领悟等。

1.1.2 对“健”的整体认知。

“趣动量变”学习运动技能。“趣”指的是课堂学习以“乐趣,有趣,激趣,成趣”引领学生发展。“动”指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爱动,能动,会动、思动”加强学生勤练。“量”指的是教学评价“能量化,有质量,学生练胆量,形成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变”指的是教师教学“懂变,会变,乐变,转变”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结合学情兴趣驱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活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围绕锻炼目标跟着教师“转”,转向问题导向,在技能学练中融入德育教育,在探究中通过体验达成完善体育与思想、品德和智力有机结合,实现“能玩会用”“玩转课堂”“体以载德”学习目标。

1.2对“育”的内涵及整体认知

1.2.1对“育”的内涵认知

“育”是指能力、行动、品德。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中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价值、知识、能力这三个维度上有区分,第一个目标“健”重在健身,加强运动知识学习。第二个目标是“育”。强调的是把人的能力发展和自我价值融入学习之中,这二者是融合化合的、是促进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的教学形式。

1.2.2对“育”的整体认知

“育”本文是指“育体魄、育心智、育品质、育精神”。育是育人价值、方法、途径、体验、思想、价值的体现,建构“育思”“育智”“育德”“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协同模式,突出“趣动、愿练、会用”评价体系与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一致的培育导向,最终培养的人是具有体育技能、健身知识、健康生活、健全人格、终身体育的健康人,具有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文化认同、民族精神、责任担当、道德情操正确“三观”的全面人。

2 “健育体育”课堂教学实践 实现育人之“德”

2.1对“学会、勤练、常赛、优评”整体认知。“学会”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科学、规范、高质量地上好体育课。“勤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在注重量的积累同时要注重质的保证,需要课内外、校内外联合开展练习。关注课外第二课堂和校外第三课堂教学把“教会、勤练、常赛、优评”真正落到实处,“健育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与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完成体育作业中,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加强练习和比赛,校外体育锻炼结合一体化教学策略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在每一节课和社团活动中落实勤练、常赛,将评价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之中。

2.1.1“学会”落实在第一课堂的实践路径。 落实第一课堂“教会”。“健育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立足第一课堂教会学生,指向是学生会用。体育教学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会、勤练、常赛落实在每节课的每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难点和安全保障。从所要教授的内容中结合动作特点、运动项目或模块特点分析,在分析基础学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学理之间有机联系上,创设教学情境突显教学侧重点内容。在情感态度和体育品质方面,关注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脑认知特点及情感特点等方面选用复合生态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侧重点。

2.1.2“勤练”落实在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径。关注第二课堂加强“勤练”。以“趣动、愿练、会用”为抓手,在学会、勤练、常赛、精评一体化的基础上实践路径。勤练结合课堂教学1-2年级采取“趣动爱动—游戏化—采取清单式任务“趣”动方式,让学生感知体育运动,以“乐趣,有趣,激趣,成趣”趣动勤练引领学生发展。3-4年级采取“爱动能动 —趣味化—团队式协同合作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学生在体认中感知体育运动,刺激学生“爱动,能动,会动、思动”学生乐于运动想要参加运动,主体意识发生变化,“体”中现“德”突显体育课核心素养。5-6年级采取“能动会动—多样化—处方式分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能量化,有质量,学生练胆量,形成正能量,学生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有责任担当。 

2.1.3“常赛”落实在第三课堂的实践路径。落实第三课堂聚焦“素养”。“常赛”是指每节课教学、家、校、社、协同都设有比赛环节设置,指向的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塑造精神,有效促进了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第三课堂融合校内外运动处方,利用环境资源运动场馆,当地资源博物馆、纪念馆,红色革命资源等,在课堂中将环境资源、红色基因传承内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思政教育,碎炼学生红色信仰,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后浪。在体悟中实现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构建,人格塑造的独特作用,突显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德体相融,以体引德,以德带体,以体显德的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创新。

2.1.4“优评”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优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评价教师或同学们以口头反馈形式,协助同学提升技术表现水平,确保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突破重难点时给予学生及时引导与肯定,使学生能够顺畅的完成动作、在精神上给与学生鼓励,通过体验获取学习经验获得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获得成长经验;同学们以互评自评来评价同学动作的创新性,由教师给予肯定的学习体验。

3“健育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创新

3.1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体以载德”“健体育人”“思德智礼学”全面联动。“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精耕细作,打造我们的精彩课堂。“健育课堂”教学把思维,思想、精神、情感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作为教育出发点,思想上认同,精神上统一,行动上才能同步落实,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主动聚焦推动德育教育深入研究。借鉴古今中外“寓德于体”教育思想,引发对学校体育教学“健思育人”“德智礼学”全面联动,建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授方法、学习掌握、练习形式、能力提升、思政融入、教学比赛、教学评价等同频共振教学体系,突出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协同模式。

3.2融入环境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在体育学科中,紧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为主题,紧贴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保护环境等生活环境设置教学内容,体现在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要素,科学、严谨、创新、可行,具有实用性,能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学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应用学理之间有机联系,共同促进环境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

3.3“健育体育”课堂教学的复合生态教学模式创新。围绕“三个课堂”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实践创新,打通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实现跨学科教学实践创新,力争打破学校的围墙,推动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区、家庭开展跨界合作,打通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的学习走出学校、走进社会。

结束语:

思想是本,行动是形,本正则形立。“健育体育”三个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是以“趣”激“动”设计的深度拓展,是在“体教融合”新理念下,课程思政复合生态模式建构的深度学习,是实现“趣动量变”“体以载德”同生、同修、同优的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模式;是强调教技术更教思想,练身体更练品质,学技术更学文化的课堂深度学习拓展模式;是以“趣动、愿练、会用”为抓手,在学会、勤练、常赛、精评一体化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一体化分层教学策略,是课内外作业,校内外融合运动处方,在课堂中用活环境资源、红色革命资源,将红色基因传承内化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思政教育,碎炼学生红色信仰,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后浪;争取打破学校围墙,把生命体育、生活体育融入在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有责任担当,手中有活,脚下有劲,目中有光,心中有爱、灵魂有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学参考:

[1]<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服务号2021.7.2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20.10.15

[3]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审时度势担当作为 实现陕西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

教师报2021.7.28

[3]邵广侠.道德教育必须根植于生活世界[G41].2002.10(9-20)

[4]王丽荣.浅谈我国道德教育的泛政治化倾向[J].现代哲学,2001(1

[5]徐敏.王成深度思维下体育课堂学习的“显性”特征.[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41-42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与教育,2017(7):13.

[7]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

[8]敖祖辉,王瑶.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28-132.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