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那些被我误解的教条

[2019-08-07 13:04:24]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老师当久了,总觉得那些常常挂在嘴边的教条,慢慢变成了不容挑战的权威真理,就好比:“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常常用来调节学生的矛盾,“大的应该多谦让小的”常常用来缓和兄弟姐妹间的小摩擦。“有时候不想让孩子学得太好”常常用来安慰太过焦虑的家长。

老师当久了,总觉得那些常常挂在嘴边的教条,慢慢变成了不容挑战的权威真理,就好比:“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常常用来调节学生的矛盾,“大的应该多谦让小的”常常用来缓和兄弟姐妹间的小摩擦。“有时候不想让孩子学得太好”常常用来安慰太过焦虑的家长。

如果某一瞬间,常常奉为真理的教条,出现偏差,我们是不愿承认的,不是因为我们错了,而是我们总觉得维持现状就挺好。最近,有些事情,让我对自己以往奉为教条的真理,有了些许反思。

是谁说“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实例:那天街道上,小辉一直欺负小强,还动手打了小强耳光,几个大妈在旁边安慰小强的妈妈:“孩子打架正常,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嘛”作为一个经常处理学生纠纷的我来说,也觉得很在理,可是,强的妈妈走到辉的跟前,抬手一巴掌落在强的脸上,对着围观的大妈说:“看看,孤掌也能鸣,一个巴掌声响不也挺大的。”我作为一个实打实的看客,这一巴掌打醒了愚昧无知的我。

在处理学生争吵的事件上,往往会以“孤掌难鸣”的借口“和稀泥”,以为取得事情大团圆的结局是最好的,却往往忽略了整个事件中的受害者,“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让我来买你无能处理的订单。” 长此以往,欺凌者越加得寸进尺,受害者依然处在弱小的地位,校园欺凌事件也就屡见不鲜了,所以,一味地用“孤掌难鸣”来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实属大大的不作为,并不是明智的教育者该做的。 

是谁说“大的应该谦让小的”

实例:大姐有两个女儿,大的6岁,小的3岁,妹妹小,看见姐姐拿什么都要抢过来,姐姐看中什么,妹妹总是紧张的护着,不愿意给姐姐,有好吃的总是尽着妹妹先吃,每当出现姐妹两个争抢的时候,大姐总是赶紧上前分开她们,转移注意力,嘴上经常说着,“你大一点,多让着妹妹。”来平息所有两姐妹的纷争。姐姐生气的反驳“我们都是小孩,凭什么我要让着她,!”

作为孩子的长辈,一线教育者,这种教育方式不行呀!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总是觉得,孩子大一点,就应该懂事,却忽视了其实她也是个孩子,你为人父母已是第二次,可她是第一次当你的孩子,这本就是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站位,没有人能够做到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还能宠辱不惊的,“兄友弟恭”虽说是美德,但是两个孩子,最想看到的不是强制而获的结果,而是一种中庸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所以“大的要让小的”这种高深的哲理话语还是少说为妙。

是谁说“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最好”

实例:今天是西安中考发榜的日子,对门姑姑的儿子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理想的五大名校,虽说有些可惜,但是,姑姑却说,不去五大名校也挺好的。在她看来,如果孩子考上名校,就会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求学,两周或一月才回来一次,此后的生活,怕只剩下视频的慰藉,和无尽的担忧。但是在附近的重点高中上,可以每天回家,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网上有个校长的一句话刷爆朋友圈:“学习资质不好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学习资质好的以后见面要靠视频。”此话一出,着实安慰了许多家长。我常常听到家长们盼着自己的孩子学习好,飞得远,这时我会反问,如果孩子飞得太远,忘记了回家的路,你是否能够接纳孩子经久未归,说这话并不是否定成绩优异的孩子,只是站在年迈的父母角度宽慰当下一些太过焦虑的家长,为人子女,学习好固然是对父母的最好回报,但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家长对孩子,同样适用于孩子对家长。姑姑说:“家里就一个独苗,还是不要离得太远。这个成绩上重点高中足矣。”最后那孩子决定上附近最好的重点高中。

总有人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生活处处都在给我们演绎一堂永远不结束的政治课。在我看来。教育这一富有哲学意义的活动,不仅仅发生在学校或者课堂,更发生在你不太关注的身边事,只要多加留意,芝麻大的小事,都足以窥见大教育,足够反思一段很长的时光。

(汉滨区大河镇大河小学   贺雪姣)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