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江北小学 王照波
内容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已被提高到国家层面,必须大力继承和发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了大量篇幅,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内容丰富,语言高度精练,表达含义深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强化和夯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 古诗词 教学策略
正 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已被提高到国家层面,必须大力继承和发扬。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据了大量篇幅,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瑰宝,内容丰富,语言高度精练,表达含义深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强化和夯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在精妙的意境和精练的语言中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对树立学生文化自信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很多短板和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固化,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学生浅层次认知,因此,落实语文要素,开展古诗词教学,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一、开展古诗词教学的积极意义
1.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语言凝练、意蕴深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的体现着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有的启迪着学生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积极思想,有的蕴含着诚信为本,敢为人先的做人哲理,通过学习,在学生思想上植根爱国思想和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从小种下为国奉献,顽强不屈,开拓创新的种子,下定决心学好古诗词。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生对美的辨别意识不强,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古诗词中体现审美教育有助于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关美育的教学理念与要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更好联系,推进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编入教材,通过学生学习,爱上我国独有的诗词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能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领悟到祖国壮丽河山、英雄壮志难酬、民风民俗特点等每一种主题的古诗词内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激发审美创造。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篇古诗词虽然字数简短,但其深度和广度都寓意非凡,每一篇短小精悍的诗词背后都反映了诗人当下的生活背景和时代特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代表,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诗中描写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写壮丽的山河,有的表达不屈的品质,有的蕴含深刻的人生哲学。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情感地进行古诗诵读,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丰富民族情感,培养小学生民族精神,使其建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学生在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掌握知识,学生从古诗词中提炼主题,让学生能够感悟作者的所思所想,促进学生的人文情感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文化积淀少。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想从古诗词中获取诗词的深层内蕴,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通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想实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必须同时具有文化功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文化功底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现,更难以与诗词教学产生紧密的联系,只能根据备课材料学习的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中教师个人文化功底的缺失使得教学环节失去创新意识和个人色彩,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容易动力不足,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十分受限,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相背离,剥离了人文学科和科学精神。
2.学生学习难度大。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探索阶段,语言能力相对贫乏,生活经验不足,而古诗文语言晦涩难懂,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古诗词,掌握重点诗句意思,小学生生活阅历和情感认知等有限,学习古诗词,对学生存在一些挑战。
3.学生诵读水平低。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古诗词的内容讲述上,将诗词分解成字、词、句来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诗词的重点知识,但是难以让学生领略古诗词的整体意境,把握古诗词的整体美感,同时学生只是疲于应付背诵,学生对古诗词的字、词、意了解较浅。
三、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1.注重素养提升。想要在古诗词的教育中真正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教师就必须先转变教学观念,深研古诗词,通读小学阶段的全部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底蕴,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研究各学段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大量研究古诗词课例,当教师的文化底蕴储备足够深厚,就会自觉用鉴赏的眼光为学生进行诗词解读,旁征博引,将课堂变得丰富起来,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还能利用一些读书活动、阅读课程等来进行教学实践,和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一些古诗文,畅聊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讲述作者的经历和文采,共同提升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2.注重指导朗读。古诗词晦涩难懂,教师要善于引导。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示范诵读,配乐诵读,学生赛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开展赛诗大会,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参加,让学生在诵读和比赛中感受古诗词文化,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3.注重情景表演。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根据儿童特点,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人物,以此加深他们的记忆,使其能更为准确地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以《赠汪伦》为例,在学完该篇古诗以后,先让学生观看李白和汪伦依依惜别视频,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李白”,将同桌想象成“汪伦”,然后将古诗中的内容融入其中,并附上自己对“汪伦”的依依惜别的语言。而同桌扮演的“李白”则向其阐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比如对朋友的不舍、对朋友的关心之情、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在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的理解更为深刻。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可以充分满足他们表演的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等,使他们在参与表演中准确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4.注重联系实际。在平时授课中,教师应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以便能使抽象的古诗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从而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以《清明》为例,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清明节有关的图片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过清明的、清明放假期间做什么事情、有什么习俗等。此外,教师可以普及清明的知识,如清明的来历等,通过追根溯源,学生会明白现代许多节日其实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换言之,节日并非现在所独有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入该节课学习的内容《清明》,有了之前的铺垫,再加上图片的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日益增加,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在掌握《清明》中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拥有的学习体验,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5.注重归类积累。积累古诗词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倡导群文阅读和大单元教学,因此,在平时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归类积累,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使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得以明显提升,为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供重要支持。比如,结合同类题材的古诗进行拓展积累,在学完《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送别题材的古诗以后,在搜集相应的送别诗,感受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再如,结合同一位诗人的诗词进行拓展积累,在学完《早发白帝城》 以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望天门山》、《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词的内容,使学生对李白的诗风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魅力和精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在具体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注重实践性和语用性,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启迪学生智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留英.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7):155-157.
[2]仲小梅.诵读想象,入情入境——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例谈[J].山西教育(教学),2023(09):25-26.
[3]陈柯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8):182-184.
[4]靳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16-18.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22年版〕
[6]郑冉卓.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DOI:10.43807/d.cnki.gbtsf.2023.000027.
[7]倪冉.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0(34):155-156
[8]王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22(1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