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校本教研 > 正文

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爱上阅读

[2019-05-29 15:34:08] 来源: 编辑:晓洁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汉阴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徐家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师生领读、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2016年秋季我和县教研室领导到重庆参加全国小学群文阅读学习听讲座了解到: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而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以色列有图书馆一千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仅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就有100万人办有借书证。在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及读书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不到。因此,让学生尤其是刚走进校园不久的小学生爱上阅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考"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的人,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
     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对于低年级学段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不少于五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段的学生爱上阅读呢?在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师生领读、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体现在课内,也表现在课外。
  1、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
     低年级学段的课文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多篇章都是以童话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一定的人生道理。在教授这样的课文时,我并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上,而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课本剧、情景剧等形式小组合作将课文“演”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面向全体同学,关注集体、共同进步。比如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的故事。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把课文搬上讲台。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怎样才能演出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着急的样子,又如何才能把调皮的小公鸡偷偷下水捉小鱼演到位,我也参与其中。教室外二月春风还杂带着些许萧瑟,班级里却讨论的热火朝天。然后我让一个小组表演,其他学生认真看,看完之后积极评价,同时学习借鉴和模仿。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把这篇童话故事演的惟妙惟肖,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完成了学习目标,同时也懂得了合作共赢以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们爱上了语文课,不再把语文理解为生涩枯燥的代名词。
     2、课外阅读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教二十八年以来,我带了三届一年级,深切感受到一年级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重要性。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还没养成,掌握的汉字量也少,不过,孩子们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读懂整篇文章。因此,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借助学校“构建书香校园”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学校“图书漂流站”和班级图书角的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班级图书角,除了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外,我还发动全体同学,将自己喜欢的读本拿到学校,实现资源共享。近几年县教育局给每个孩子配送的有国学读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书籍,很多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高。我从新教育争取到的《新教育的一年级》和《新教育的晨诵》以及学生们自发购买的各种图书比如绘本《白雪公主与猎人》、《夏洛的网》、《苹果书上的外婆》等等充实了班级图书角。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科学地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接触精粹的学习资源。”因此我也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学段的书籍指导孩子们朗读,比如绘本、曹文轩的儿童文学、杨红樱的校园文学以及奥地利儿童作家米拉·洛贝的《苹果树上的外婆》等。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书海中遨游。
     低学段的学生可能并不太清楚自己究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适合看怎样的图书,我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不能过分干预学生,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性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学会自主选择好的书籍。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初期,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特征的书籍。文学的、艺术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人文等都应该有所涉猎。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欠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科学家,这个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良好的语文素养,从学生自觉地爱上读书开始。让学生主动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认为这是小学低年级学段的教师最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我认为,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每天下午上课之前二十分钟,这是我班的阅读时间。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提前坐在教室里拿一本书静静地看。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榜样,同时也可以维持阅读秩序,方便为学生解释疑难问题。小学生活泼爱动是他的天性,刚开始,可能做不到一节课安安静静的看书,包括有的小朋友一节课下来频繁换书或者只看插图、故事梗概。在此,教师要做好引导,教育学生每读一本书都要认认真真读完,慢慢锻炼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抓住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场景,在心中形成丰富鲜活的形象,并且善于思考问题,将生活积累与所读到的文章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教育学生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阅读之前洗干净小手,对书籍爱护有加,轻拿轻放,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乱涂乱画、不乱折乱卷,看后放回原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会终生受益。
     第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姿势
     不歪着脑袋看书或者躺着看书,不在吃饭、走路、睡觉、乘车以及光线不好的时候看书。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因此,教师一定要交给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读书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已经了解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比如:大声朗读、边读边画、圈点批注法、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除障碍法等等。这些好的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到日常阅读中,一步步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
     2、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的好,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好词佳句要鼓励学生记下来,做好读书笔记。这样既能锻炼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也为高年级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读书笔记要经常翻翻看看,不能只记不看。
     3、把不好用文字表达的精彩片段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日常教学以及外出听课学习过程中,我总听到老师要求孩子“把话说完整”。小学生刚学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观点,还不能做到把话说得完整具体。但是,我觉得单纯的在语文课上纠正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在学生的日常阅读中,能时时让孩子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看到的故事内容,我想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很清晰且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四、家校联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先生曾在《新时代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用阅读提升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文中说:“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缺乏获取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缺乏文化氛围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死板缺乏蓬勃朝气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缺乏发展后劲的、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们要从学校、班级、家庭多方搭建语文阅读的环境,时时刻刻培养孩子们产生读书的欲望,让他们不知不觉的进入读书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
   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详细讲述了阅读的好处,号召每位家长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读一会儿书,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学期为孩子挑选一批可读性强的读物。通过家校联合,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个月,我都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读书交流卡”或者开展“美文朗诵赛”、“诗歌朗读会”、“好书推荐会”等等,有效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得当的阅读方法时,他们的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动,就能有所得、有所乐。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亦指出:“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总之,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阅读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提升他们的人文内涵,让他们得以乘想象之舟遨游于书海,或喜、或悲、或歌、或舞、或爱、或恨、或恶、或仇……感受生命,倾吐性情,放飞理想。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