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共体:双轮驱动绘就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新图景

[2025-05-07 15:55:18]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在秦巴腹地的教育沃土上,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共体以“235模式”为舟,以“六抓六促”为桨,通过机制创新、资源下沉、教研联动等举措,构建起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让优质教育的清泉浸润乡村教育的旱塬,在城乡教育协作的长河中破浪前行,绘就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新图景。

  在秦巴腹地的教育沃土上,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共体以“235模式”为舟,以“六抓六促”为桨,通过机制创新、资源下沉、教研联动等举措,构建起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让优质教育的清泉浸润乡村教育的旱塬,在城乡教育协作的长河中破浪前行,绘就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新图景。

  机制创新:搭建智慧教研“云桥梁”。该教共体以智慧教育云为纽带,将“二定机制”转化为动态教研生态圈,将制度创新的智慧转化为具体实践。每周固定“城乡教研日”,通过钉钉直播、腾讯会议搭建“云端教研共同体”,让城乡教师共享教育智慧的星光,形成“云端备课、空中评课、线上诊课”的三维教研矩阵。针对美术、体育等薄弱学科,专项研讨群如智慧磁场,吸引骨干教师与乡村教师思维碰撞。在“乡村美术课堂提质”专题研修中,三校教师围绕《民间剪纸艺术》课程设计展开三轮云端对话,最终形成兼具乡土气息与美育价值的教学方案。当县第二小学教师带着这份凝结集体智慧的教案,走进毛坝镇中心小学和高滩镇中心小学的课堂时,孩子们手中的剪刀不再只是工具,更化作传承文化的金钥匙,打开艺术世界新的大门。

  资源下沉:激活乡村教育“动力源”。该教共体构建“决策—执行—落实”三级管理体系,与“六抓六促”资源统筹机制深度耦合。核心校牵头成立学科资源联盟,将小学阶段各学科的优质教案、教学课件等资源分门别类推送至成员校,犹如将知识的甘泉引入干涸的田野。针对毛坝镇中心小学所辖各村校体育师资薄弱问题,县第二小学体育教师团队化身“教育轻骑兵”,常态化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传统游戏与现代体育的碰撞激发出乡村孩子的运动热情。2025年开学以来,累计开展美术、少队辅导等学科送教6场次,为成员校师生发展构建起全覆盖的资源网络。当高滩镇大坝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收到县第二小学团队送来的少队活动方案时,惊喜地发现:“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让我们的少先队工作从‘按部就班’变得‘有声有色’。”

  教研联动:培育师资成长“共生林”。该教共体将“五维闭环培养”与“抓队伍促提升”有机结合,创新开展“教共体赛教”活动。每学期组织各科任教师同场竞技,按照省市级赛教标准展开教学比武,通过“抽课备课—课堂展示—评课反思”的闭环研修,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共同提升。在2025年教共体美术赛教中,毛坝镇中心小学教师吴芳娜设计的《美丽的春天》课程,巧妙融入当地自然风光元素,以独特的教学理念赢得评委青睐,斩获一等奖。此外,各学科建立常态化研讨群,教师随时分享教学心得、探讨疑难问题,形成“线上随时研、线下定期磨”的教研新常态。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教研生态,让城乡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成长。

  教师交流:构建双向赋能“立交桥”。该教共体创新实施“周周轮动·双向赋能”教师交流机制,通过“1+X”岗位轮换模式,每周选派2名核心校骨干教师到成员校驻点教学,同步接收成员校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核心校骨干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推行“三带三学”制度,即带班经验带理念、班级文化带方法、家校共育带策略,促进成员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这种“双向奔赴”的交流机制,让教师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汲取养分,实现“教师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质量提起来”的发展目标。成员校教师在跟岗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名师工作坊”,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中通过“浸润式”学习实现多维度成长。实践证明,跟岗教师在理念上有更新、方法上有创新、科研能力方面有提升,为教育共同体建设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如今,紫阳县第二小学教共体通过“235模式”与“六抓六促”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更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乡村骨干教师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教共体将继续深化协作内涵,以更实举措推动城乡教育从“形式均衡”迈向“内涵优质”,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化学融合”的深刻蜕变,在秦巴大地绘就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壮美画卷。(通讯员:贺禹龙)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