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科学展示课活动回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要求结合学校和所在地区特点,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有效应用地方课程、系统设计校本课程。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科学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学校在三月科技节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学展示课,为师生们带来了数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盛宴。
二年级科学课《磁铁的磁力》由刘静老师执教,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孩子们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之上又增添了很多关于磁铁奥秘的认识,收获满满。
三年级科学课《纸》,由张雨薇老师执教,以探究纸的用途和特性为主导,从“解决问题”到“责任担当”,贯穿“科技发展需敬畏自然”的育人主线,课堂中同学们积极探索动手实践,不仅树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提升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年级科学课《庞大的“家族”》,由温碧霞老师执教,课程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聚焦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昆虫群体,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庞大而神秘的昆虫“家族”。课堂以玩启思,以趣导学,让科学知识如萤火点亮童心,见证渺小生命撑起的生态苍穹。
侯函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科学《升旗的方法》一课,本节课为科学实验探究课,课堂以升旗为引,引导学生了解滑轮、进行分类、组装滑轮、测量数据,得出动滑轮省力这一结论。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年级科学课《做个生态瓶》由李世婷老师执教,课堂通过模拟生态瓶的设计,培养孩子们实验、观察、记录的科学意识,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课堂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索与发现中轻松展开,探索科学的魅力。
乔静老师的化学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一节实验活动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体验中,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曾思钰老师讲授生物课《水的利用与散失》时,让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叶片临时切片,使其在探究中掌握了植物蒸腾作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与动手能力。
在赵芙蓉老师讲授的《摩擦力》一课中,教学环节紧密衔接:从生活实例巧妙引入,帮助学生建立摩擦力概念;再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学生们以实验为依托展开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让物理知识落地生根。
何欣蕾老师讲授了《智能语音》一课,通过机器人互动、视频演示和智能设备实践,引导学生了解语音识别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科技应用意识。
孙盟老师讲授的《火箭发射流程简介》一课,学生们在明确火箭组装检测、加注燃料、点火发射、数据回传的发射流程后,结合我校航天STEAM社团实际,最终经过集体探讨,使学生明确了模型火箭发射三个环节(垂直转运、燃料加注、点火控制)的相应口令,为后续的实地发射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始终坚守“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核心理念,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搭建多元科学教育平台,开展丰富科学实践活动,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在全体师生携手奋进、家长全力支持下,其科学教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思维敏锐、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科技腾飞添砖加瓦,共同谱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