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汉阴县城关一小:生活化课堂“剪”出识字趣味

[2025-03-20 13:28:33]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为落实“双减”政策,深化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汉阴县城关一小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立足学情,积极探索“生活化识字”创新模式。今年来,该教研组以“趣味识字”为核心,组织八个班级开展“识字小报”制作活动,通过“动手玩汉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有温度、有创意”的语文课堂,展现学科教研的新活力。

  为落实“双减”政策,深化低年级识字教学改革,汉阴县城关一小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立足学情,积极探索“生活化识字”创新模式。今年来,该教研组以“趣味识字”为核心,组织八个班级开展“识字小报”制作活动,通过“动手玩汉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有温度、有创意”的语文课堂,展现学科教研的新活力。

  生活即课堂:识字小报玩转汉字探索。“饼干袋上有‘小麦’,牙膏盒上藏着‘牙齿’!”一(2)班学生陈向东兴奋地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活动中,教师们打破传统识字教学的边界,引导学生化身“汉字小侦探”,从零食包装、日用品标签、旧报纸广告等生活场景中“捕捉”汉字,将剪下的“成果”分类拼贴成主题小报。小报的制作,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让学生在超市购物、家庭用餐时主动发现汉字,真正实现“生活中识字,应用中巩固”。

  创意无界:教研组“头脑风暴”赋能趣味教学。如何让识字教学“活起来”?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以“创新教研”破题。八位教师集体备课,围绕“学科融合”“游戏化设计”展开研讨,最终形成“1+N”识字活动方案:以“识字小报”为主线,延伸出“识字大闯关”“亲子识字打卡”“班级汉字盲盒”等趣味实践。一年级教研组长谢老师介绍:“我们结合学生兴趣点,将美术拼贴、劳动实践与识字结合,让汉字学习从‘机械记忆’变为‘主动探究’,这也是‘大语文观’在低段课堂的落地。”

  快乐分享:班级互动激活识字热情。“我认识了‘牛奶’的‘奶’,还教会了同桌!”一(2)班的“识字分享会”上,学生们争相展示小报并互当“小老师”。各班设置“识字加油站”,评选“汉字收藏家”,通过班级漂流、跨班展览等形式,让识字成果“流动”起来,校园处处可闻稚嫩的认读声。家长反馈:“孩子现在逛娱乐场都要读指示牌,识字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该校校长点评:“一年级组以‘小切口’激活了教研内生动力,这种‘寓教于乐、教研相长’的模式,为学校‘减负提质’提供了鲜活范例。” (仵红媛)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