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刚入2月,汉滨区石堤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内一片繁忙景象。为深化劳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校组织2—6年级全体学生开展"从一粒种子到一箕硕果"主题劳动实践活动。从育苗培土到移栽养护,同学们在汗水中感悟生命成长,在实践中传承劳动精神。
指尖呵护生命的萌芽。“种子虽小,责任重大!”劳动老师郑开荣在活动启动前上强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领取番茄、辣椒、茄子等种子,学习育苗技巧。疏松土壤、调配营养基质、控制浇水量……每一步都需细致入微。五年级三班易子涵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当我看到第三天嫩芽破土而出的瞬间,突然明白了‘希望’这个词的分量。”
泥土芬芳中的成长课堂。经过30天的精心照料,幼苗在育苗室内已长出4-5片真叶。3月14日,在劳动老师郑开荣和张云指导下,同学们手持小铲,将幼苗从育苗盘移栽至户外种植篮。“注意保持根系完整”“栽种后要立即浇定根水”,劳动委员们反复提醒。尽管裤脚沾满泥土,但看着整齐排列的幼苗在春风中舒展叶片,同学们的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
责任田里书写担当。学校为每个班级划分“责任田”,制定《量化管理方案》。同学们轮流承担浇水、除草、施肥任务,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记录生长数据。劳动教育教研组还开发了跨学科课程:数学老师指导绘制生长曲线图,语文老师组织撰写观察日记,美术教师带领制作植物标本。
劳动育人润无声。如今,劳动实践基地已成为校园最富生机的课堂。绿意盎然的菜畦间,不仅孕育着即将成熟的果实,更见证着少年们从“怕脏怕累”到“主动担当”的蜕变。据悉,自劳动基地成立以来,学校在蔬菜丰收季举行“开园仪式和美食节,丰收的蔬菜将义卖,用于捐助帮扶留守儿童及困难家庭学生,让劳动教育的意义向更远处延伸。
从一粒种子的破土到一株幼苗的挺立,汉滨区石堤小学用劳动实践诠释“生活即教育”的真谛。当青春与土地相遇,成长的不仅是作物,更是新时代少年对生命、责任与自然的深刻认知。这片充满希望的校园里,正悄然孕育着全面发展的育人硕果。(通讯员 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