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第一小学“四为”课堂建设工作纪实
为了稳步推进“四为”课堂教学的全面实施,创新打造新课改下的高品质课堂,眉县第一小学全体上下一心,依据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部署安排,多元联动,扎实做好“四为”课堂的建设工作。
一、工作实施情况:
(一)构建“和美课程”体系,促进多元协调发展
学校按照“眉县四为课堂”标准体系,提前谋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各校级为副组长,以科任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素养发展,在研修中关注教师导学策略,各年级各学科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风格。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形成了以“和美”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围绕“和美教育”办学理念,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涵养生命为主线,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落点,形成“15N”德育模式,融合道德与法制课堂全方位育人。
1.基础课程深扎根——深耕第一课堂。首先,聚焦新课改理念。组织教师明确新课标、大单元、情境化等理念下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和调整、前置学习任务的设计、探究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深耕课堂教学范式。学校以“何玲娟名校长”工作室和“张芳慧名师”工作室牵头,开展深度学习课堂模式探究,形成了“三段五步式”教学法,变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动态课堂”;各年级备课组围绕“减量提效”的工作思路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精选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分年级组建“青蓝结对”,开展听课、评课和赛课活动,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确保学生在课堂内学好学足。
2.拓展课程广延展——优化第二课堂。首先,学校以学科教学为基础,重视地方课程的开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把学习书本知识和体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边缘拓展、纵向延伸”的方式开发拓展类课程。比如:美术学科与语文融合,开发了古诗配画课程;音乐学科与英语融合,开发了英语歌曲课程;美术学科与英语相融合,形成了绘英语思维图拓展课程等。其次,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学习的触角,开发5+N特色课程体系。将作业辅导、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有效组合,按年级分段实施。(其中N为班本特色课程);校本课程通过校内专业教师和外聘专业师资,开设了童声合唱、足球宝贝、秦韵秦声、篮球、乒乓球、珠心算、科技创新、航模、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等二十多个校级社团,让有特长的学生接受更专业的指导;班本课程充分挖掘校内教师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和益智类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探究课程育素养——落实第三课堂。学校拓宽教学主阵地,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活动的场域限制,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成长,落实好第三课堂。“红心向党”德育探究课程,涵养学生理想信念、文明诚信、健康尚美、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的素养。“学科智慧”智育探究课程,开发学生求真、创新、探索的智慧。在“阳光大课间”等体育探究课程的引领下,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全员参与的体育健身及竞技活动,保证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变晚上的“家庭作业”时间为“家庭活动”探究课程,规定了三项活动达成目标,分别是亲子阅读时光、健康体测达标和家务劳动实践,作为一小学生的第三课堂实践作业。
(二)聚焦课改实施,构建四为好课堂
一是健全集体备课、自主学习单编制、微课程制作、课前学习指导、同伴交流、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作业辅导等检查评价制度,为推动课堂教学提供保障。二是完善课堂的监控评价制度,求精、求细、求实,从各个环节监控自主合作、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三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师自评、他评、生评了解课堂教学状态的实施情况。在集体备课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放在课前的备课上。要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烂熟于心。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学习策略。其次,合理安排上课,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目标的达成上,通过学生的个体自学、同伴交流、教师引领、互相促进,逐步达成目标。课堂教学完成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小记或教后感,是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及反思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的承继性,是否能够不断在反思与发展中向前发展。
(三)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作业革命”
为加强课程与教学管理,优化课后作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从课后延时入手,分教研组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分楼层组进行监督,形成了“一主两线”的常态管理,即:以教务处管理为主线,以教研组、楼层组实施落实为主导;坚持“一减两增”作业革命的常态发展,即:即减少语数英书面作业,增加一些实践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提出了“四减四增”要求:减作业数量、增作业质量;减作业时长,增作业实效;减学生负担,增学生素质;减家长担忧,增质量提升。各课程的学生发展评价均以“和美之星”的星级评价为平台,学校将每周五最后一节课定为统一的班级“评星晋级”时间,教师与同学共同总结一周以来的表现,为在各方面取得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加星,评出周“和美形象之星”“和美乐学之星”“和美健康之星”“和美才艺之星”和“和美劳卫之星”,班主任还将喜讯发给家长,实现家校共育。“和美课程”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进步空间,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取得成绩:
从创建“眉县四为课堂”以来,各教师的课堂呈现出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深度学习追问”在各年级显现,学生自参加学校课后服务的“1+N”课程设置以来,核心素养不断提升,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各社团的优秀成果在学校艺术节进行展演,得到了家长的认可,社会满意度高。
学生在各社团活动踊跃,成效显著,合唱社团参加市、县级小学生合唱比赛,均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足球社团参加市、县级足球比赛,取得甲组第一名、乙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田径比赛获市级前6名;文学社团获陕西省教科院“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本学期花样跳踢代表县级参加市级比赛;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级人工智能培训示范基地;机器人社团多次参加省市级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荣获“课后服务示范校”“作业革命示范校”“五个校园建设示范校”“幼小衔接示范校”连续四年获“宝鸡市中小学生合唱艺术节一等奖”、连年获县级“天梯工程优胜单位”、“教学设计优胜单位”等。师生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万余人次。
三、特色与创新
1.珠心算与数学整合
珠心算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在一二三年级全面推动珠心算教学,珠心算教研组将它融入到数学课堂,推进非遗物质在学校生根发芽,国家级教练员杨岚老师牵头,开发了《珠心算》校本课程6套,连年参加“海峡两岸珠心算”大赛,均获“优秀组织奖”,参加全国珠心算网络大赛,五个代表队取得一、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参加的国家“珠心算与数学整合”课题,已顺利结题,珠心算与数学整合获宝鸡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2.足球与体育融合
足球是我们学校的名片,学校注重足球梯队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掌握各个年级的足球训练技能技巧,足球队的教练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融合,探索开发了适合本校体育课堂的《足球》校本课程,并在全校推广,深得学生的喜爱。获“宝鸡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足球比赛荣获第一名”连续两年参加宝鸡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荣获“市级决赛小学甲组第二名”“体育道德风尚奖”。
3.综合与劳动实践有效结合
学校重视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每学期对各个年级的劳动作品进行展示评比,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并且积极组织《厨艺我能行》年级展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发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校本课程》,在全校应用,并编辑出版了一期《和美》劳动校刊。
4.科技与科学课程融合
科技创新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社团,注重平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省级优秀辅导员王亚宁老师善于钻研,带领学生立足课堂,不断发明创造,开发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连年获科技创新社团发明的作品荣获“陕西省第十一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组织单位,“第36届、37届宝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市级优秀组织单位”。
新时代,新征程。眉县第一小学将继续全面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战略,加强“眉县四为”体系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国家课程,夯实启智养习;创新校本课程,激趣挖潜扬长;开展特色课程,五育融合并举;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