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渭南市瑞泉中学传染病预防科普知识

[2020-04-17 23:31:44] 来源: 编辑:燕子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流感、水痘等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在此为您梳理了6种春季常见传染病,请做好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在警惕之时,也切勿恐慌。

——春冬季节常见六种传染病

       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流感、水痘等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在此为您梳理了6种春季常见传染病,请做好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在警惕之时,也切勿恐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 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 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 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 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麻  疹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冬季节。

       ● 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 临床表现 

       ■ 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 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 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  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

      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 临床表现

       ■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

       ■ 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

       ■ 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 临床表现

       ■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 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 临床表现

       ■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        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 临床表现

       ■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 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 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给家长的建议                      

       1.打疫苗: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果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建议通过打疫苗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

       3.勤清洁:经常打扫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通风: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又差的公共场所,家里每天要开窗通风。

       5.勤观察:孩子身体不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不要带病上课。

       6.吃熟食: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即食蔬菜彻底洗干净。

       7.清积水:及时清理门前屋后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

       此外,建议已经开学的各位学生家长要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学校疫情防控常规工作

       1.落实晨、午、晚检:每日落实学生晨、午、晚检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如患传染性疾病,需隔离期满才能上学。

       2.严格管理病例:学校员工或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早离岗离校居家休息,切勿带病上班(课)。

       3.及时报告疫情: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要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及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加强开窗通风:加强教室、宿舍、午休室等场所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清洁打扫,定期做好玩具、教室、公用活动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6.加强健康教育: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打喷嚏要遮掩口鼻等。

       各位家长,学校除了做好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及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还会提醒老师们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避免学生聚集性活动,提醒学生做好个人防护。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