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陕西省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在陕西大会堂召开,会上反馈了此次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督导评估情况。国检组在充分肯定汉滨区创建工作特色亮点的基础上,综合实地检查和公众满意度评价情况,宣布汉滨区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为汉滨教育发展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国检小组专家在大竹园九年制学校检查
在此之前,11月18日至20日,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郝远带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第二专家小组一行6人在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副巡视员罗侃淳的陪同下,采用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到校检查、核查档案资料、走访师生及家长、组织网络问卷等形式,对汉滨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工作进行全面督导评估。陈述答辩会上,汉滨区区长范传斌向国家督导评估专家组介绍了汉滨区情和教育基本情况,详细汇报了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达标情况、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并对专家提出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陈述回答。
国检组总组长郝远讲话
随后,国检组专家不辞辛苦,分别深入晏坝镇晏坝小学、安康市一小、大竹园镇九年制学校、安康市阳光学校等10所学校和恒口示范区曾家湾教学点等两个教学点进行实地检查评估,还对瀛湖镇武进希望小学、市一小高新分校办学情况进行调研。每到一校,国检组专家对各校办学条件、内涵发展水平达标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核查,并走访教师、家长代表深入了解了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郝远组长了解武进希望小学办学情况
督导评估期间,国检组专家观看了《同心聚力铸伟业——汉滨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专题片,查看了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大方面的创建档案,还到区委编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座谈,了解部门履行职责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在整个督导检查中,各位专家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汉滨区干部教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检查陈家营小学劳技室
在督导检查小组反馈会上,国家督学、福建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原主任、此次督导评估第二专家小组组长刘平集中反馈了督导评估意见,认为抽检的学校(教学点)基本达到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小学、初中校际之间的差异系数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汉滨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达标。她在讲话中对汉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建立主要领导总揽、各部门包抓教育、“四个优先”的工作机制,探索总结的教育扶贫“345”模式被教育部宣传推广,加强特岗教师管理工作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等特色亮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进一步提升汉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出了指导意见,希望汉滨区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和经费保障机制全覆盖,持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断提高新时代教师素养,落实教师待遇,确保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设备和功能部室的利用率,充分开放阅览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使设施设备的教育教学作用得到发挥;要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 安康市副市长杨淼针对国检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就抓好整改落实提出了要求,希望汉滨区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脱贫、抓稳定的理念,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担当起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和部门职责,推动教育向更高质量、更加公平迈进;要坚持规划优先,大力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建立整改清单台账,实行销号制度,确保国检组反馈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此次国检为加快汉滨教育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指出了新目标。汉滨区区长范传斌满怀信心地表示,将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按要求、按标准、按时间节点,把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逐项逐条整改到位,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注重统筹谋划,切实加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推动全区教育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汉滨教育追赶超越的新局面。 促均衡,上下齐心抓创建;强措施,克难攻坚结硕果。回眸创建,汉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同心聚力,各部门各镇办齐抓共管,各级学校以干克难,用奋进之笔向百万汉滨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答卷。创建中,坚持市区一体,“三区”协同发力,始终做到发展规划优先安排、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先配置、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9.48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相继召开专题攻坚推进会、整改会、培训会等各类会议30余次,专题解决教育问题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60余次,区人大、区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教育工作15次,各级各部门共为学校援助物资3000余万元,协调解决教育难题900余个,奏响了重教兴学的奋进曲。做到教育扶贫靶向施策到位、控掇保学执纪问责到位、弱势群体关注关爱到位、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三年来积极探索构建“345”教育扶贫工作模式,精准建立了24617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适龄学生入学就读台帐,为511名残疾儿童提供义务教育保障,有效解决了3573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按照标准落实全面教育补助和教育资助政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共享了教育均等的“阳光。着力实施优化布局提质补短策略、集团化办学品牌引领策略、提升师资队伍强教策略、现代化设施设备带动策略,近三年来在城区新建学校9所、在农村改扩建学校275所,共新增学位3万余个;设置了62个中小学大学区,组建了28个中心学校联盟和学科发展指导中心;引进和招录了1009名学科教师,交流轮岗教师校长1733人次,共培养省市区级教学能手1220人,学科带头人150人,教学名师64人,建立了45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坊、站);投资6.21亿元,添置图书192.06万册、教师学生电脑14415台和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新建了25个录播室和校园电视台,31所学校按标准更换了6030套破旧课桌凳,各级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全面实施“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在城区和农村学校设立高中、初中、小学和一贯制大学区62个,建立三级教研网络,推进校本研修和联片教研,共完成区级以上教研课题843个;大力实施学校文化“百校百品工程”和“新教育实验”活动,积极探索“优秀文化+”育人模式,共创建省市区级“校园文化示范校”158所、“文明校园”98所、市级“美丽新校园”26所,有1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未成年人教育先进单位”,19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切实强化教育督导职能,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教育管理注入强大活力。 站在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新起点上,全区上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势而上,奋勇前进,阔步踏上创建“双高双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征程。 (赵军 朱世江 徐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