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精心营造孩子们的“耕读乐园”

[2019-11-19 15:16:20]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耕读传家观念便深植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耕读文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将耕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中,精心营造孩子们的“耕读乐园”。

老师向学生讲解”耕读有馆“的内涵

 “哇!这就是纺车呀,以前是用这个生产线和纱的呀!”“鸡公车真像一只大公鸡,利用独轮就可以在田埂上行走,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聪明。”“快看!那是犁耙,老师说那是用来犁田翻地的,那是牛轭,是套在牛脖上用来拉犁的。”“我还知道了二十四节气,五谷有哪些呢。”学生们在参观校园的“耕读有馆”中纷纷议论道。

老师向学生讲解纺车的使用方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耕读’吗?‘耕’即从事农业劳动,耕田可以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读书,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继承和弘扬 “耕读文化”,读好书,做好人。”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同学们讲解着,对同学们的疑惑进行了一一解答。

老师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

老师向学生介绍农用工具

老师向学生展示鸡公车的使用方法

学生到茶园学习、劳动

学生到海模馆参观学习

学生动手做茶点

学生进行茶艺展示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茶点

学生在茶园里劳作

近日,汉阴县平梁镇中心小学精心打造的“耕读有馆”正式开馆了,在每天的中午和下午分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耕读文化学习。据了解,该校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将校内的废旧粮仓改造而成“礼尚仓廪”少儿创客空间,开发“耕读文化”特色校本课程,建立了“耕读有馆”,馆内围绕“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核心,通过农民耕作场景、农户生活环境缩影、二十四节气、各类农耕工具、粮食加工用具、农户生活用具等,来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熏陶,旨在培养勤四体、分五谷、晓知识、行善美的优秀人才。此外,该校还在校内建立了“耕读文化”实践基地,开设的有茶艺馆、烘焙馆、海模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茶园、花圃、菜地的翻土、播种、护苗管理等,使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耕读乐园”。

(王静)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