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第二实验小学是省级“优秀少先队集体”,是市级“四星级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是县级“人民群众满意单位”,是一所教育教学内涵在不断提升的学校。
在新的学年里,眉县第二实验小学继续多措并举,助推内涵继续提升,努力办让“上级放心、家长满意、教师敬业、学生快乐”的教育。
一、党建引领,岗位示范带动前行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一个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个团结求实创新的力量引领。
凝心聚力办教育,求实创新图发展,这是二小领导班子共同心愿,也是他们的工作准则。“向我看,我的岗位是示范”,党支部书记、校长安红军带领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岗位示范承诺制度,做到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党员干部带头上,以精良的业务折服人、以扎实的工作鼓舞人、以满腔的热情带动人,形成全员参与管理、人人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机制。
“管理不是目的,只是服务于目标的手段,管理者一定要守住管理初心。”这是党支部书记、校长安红军在班子会上常说的一句话。而二小班子也一直以为师生搞服务、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情温暖人心、凝聚人心。他们抓班子建设,用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来凝成合力;抓党员队伍,用共产党员的联系群众、敢打硬仗的模范行为赢得人心;抓教师队伍建设,用团结和谐,为人师表的形象激励人心,这便是二小班子的领导艺术。
二、有效教研,专业技能提升强校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面对近年纷繁的教育见解与讨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安红军认为:学校一线教师的经验和认知是学校发展的财富,有效教研则是学校不断进步的阶梯。
在近年不断探索总结基础上,二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直奔问题、能手引路,达成共识,保留个性”的有效教研活动形式。
在教研活动中,不拘泥于具体程式,注重实效,围绕实效做文章。教师们围绕教学中碰到的方法、理解、重难点突破等具体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问题,大家“会诊”,各抒己见。小到具体教法,大到课堂流程规划,不同的理解和建议会提供更为宽广的思路。这种教研,不仅使遇到问题得到解决,还让老师快速成长和进步;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全教研组老师的思路,更加充实和丰富了思想。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既可以分享到学科内的省、市、县教学能手们的智慧和引导,又聆听到老师们不同角度的教学思路、重难点突破的经验启发。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有效的教研活动,成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好平台。大家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自己认识、方法、思路、思想的进步和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研促改以改促教。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收获的必然是舒爽和融洽。经过有效而接地气的有效教研,丢弃的是个体的不足,看到的是每个个体在集体中的成长,得到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教研气氛的日益浓厚、审视眼光的前远,教育思想的丰富、思考角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切实而有效,带来的必然是教学质量的提高。2018、2019年王河文、秦昊阳、杨可欣等15名学生被宝鸡一中录取。
君要花满城,桃李趁时栽。在有效教研已然成为引领和浓厚着教师自觉学习风气的同时;二小又以“互联网+”教育模式为载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资源,鼓励老师利用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共享共进”电子备课和教学等活动。校长安红军说“在教育教学上,我们积极鼓励教师们能站在优秀课堂智慧的肩膀上,让我们的老师能以全国各地优秀老师眼光、胸襟、智慧来教我们的学生。”学校教务处、政教处也鼓励老师们在众多的资源中慧眼识珠,把好的、适宜学生实际的方法、教学方案融入自己思想,为我所用。在鉴别、吸收、拿来我用的过程中,老师们的鉴别水平、吸收能力、拿来我用的眼光和能力不断提高,老师们由于地域、范围所限形成的思考不足、方法偏颇等问题在逐渐地客服。老师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上”去看前路,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判断、施教。吸纳优秀,放射光彩,这正是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之路。
接地气的有效教研活动以及“共享共进”的电子备课形式,不讲形式、不走过场、不浪费教师的时间,给予教师的是全面成长,给予学校的是内涵的大力提升。近年,学校已有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7名。先后承担省市县级《学科字习资源设计与研究》《如何提高小学高段体育课外活动兴趣》等课题7项,并获得等次奖。
接地气的有效教研、“共享共进”的电子备课使教师的课堂也呈现出了各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
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学校充分发挥现有的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工作室1个,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指导、提升作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与带动对象之间,属于双方自愿的具有自我约束的师徒协作、帮扶关系,其中既有专业技能提升的吸引与向往,也有师徒关系的感情因素,故而在这种状况下更利于思想理念的相互交融,成为教师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学术研究团体,更能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交流、研讨和提升,成就着教师们自由的品格,高雅的气质,宽阔的视野和成长的灵性。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事虽小,不为不成。形式的改变,渠道的多元,给予二小的,是勃勃的生机和教师队伍的内涵成长,是学校发展内涵的不断丰厚。
三、文化铸魂,点亮心灵之光
学校,不惟高楼与现代化的设施。能让学校灵动丰厚的是学校的校园文化。
让书香飘荡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是二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力地抓手,也是二小师生的共识。学校藏书4.1万余册,书源充足。在教室、楼道等处共设立22个读书角、阅读吧,均由学生管理。每次学生借阅进行登记,归还时上交1篇读书心得或名词佳句摘抄单,每周经学校评比和班级推荐,奖励优秀学生一张阅读之星卡片。正所谓,日积月累的阅读,可增智丰学,可记一个词语,可悦一句名言,让思想的启迪、智慧的火花随时可以发生。阅读指导,把握方向;读书交流,让思想与思想交流;读书习惯,成为一生的美丽;亲子阅读,书香从校园弥漫到家庭;“阅读之星”的表彰,让阅读有了成就感,更亲近名著、经典书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思想更加活跃。如一年级的读书交流会上,一位胖乎乎的可爱男孩走上讲台,分享读书体会时说“我爱猪八戒,因为我和他一样,都喜欢吃”,简单地理由,在大家会心一笑之间,又何尝不是认识、思维、角度的一种交流呢。
学校先后被县教体局命名为首批“书香校园”称号,承办了“陕西省第六届阅读文化节眉县分会场启动仪式”,每年有240余名师生因为阅读被县教体局和学校评为“读书之星”“书香型教师”。这就是他们构建的一种快乐、祥和、平等的书香校园环境。
学校“诚信商店”更是在孩子们的经济思想方面种上诚信的种子:本子、铅笔、钢笔等等文具用品标明价格,无人监督。有需要者,将钱币投进旁边的投币箱,每周由值周班的少先队干部清点对账,补充文具数量。开始,尚有几次物欠帐短,后来随着时间,再没有短账的现象,有时候还出现长账现象。一个小小的举措,在孩子的心里,种下的是深深的诚信的种子,信任的阳光。
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以乡村学生为主,他们依据学生整体自信不足的特点,提出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目标,加强家校联系,家校共同育人。通过家长自愿参与义工进校护校加强家校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每学期对家长义工授奖表彰。
如何引导学生“阳光自信”?他们开展了校内无处不有的“阳光少年争创考评办法”。以五星少年(即读书少年之星、学习少年之星、艺体少年之星、文明少年之星、安全小卫士)争创为基础,以积聚的星(平时积累)达到一定数量而换章(代表阶段性积累),以调动和促进方面发展让学生渐渐尝到成功、享受到自信,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走向阳关。累星换章,累章换卡,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自信、走向阳光。这种办法,学生有特长,就引导以特长树自信;没有特长,培养特长树自信,分层引导,很是适合小学段孩子的特点,也被学生们所看重和喜欢。小美美形,大美美心,这便是二小教育给与我们的深刻印象!
读书,可以明智!见识多了内心就会丰满。那些看似奇怪的想法、看似一点点小的变化,反映的无不是孩子有了自己的评价,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自己的思考,那都是学生内心丰获后开出的花朵。
教育,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心灵的向美和思想的成长。“忽如一夜清香发”的原因,是因为“天地万里已渐春。”
引万道清泉,浇满园花朵,倾一腔热血,铸不朽师魂。眉县第二实验小学这艘众人奋力划桨的船,正张开远航的风帆,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