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勉县职教中心秉承“以人为本、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提升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抓投入强保障,护航职业教育发展。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县政府对6所职业教育学校进行了资源整合,投资9600万元选址新建了功能完备的标准化职教中心,争取900余万元加强了重点专业建设。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勉县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县教体局在师资保障上予以倾斜,将专业教师纳入每年招聘计划,在招生上予以大力支持,在业务上强化指导,积极支持学校做大做强。认真落实中职学生免费和补助政策,受助学生资料完善,资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
抓班子带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校党委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始终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奠基.党性塑造”工程、“弘扬爱国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聚焦主业,强化担当,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通过不懈努力,一支务实求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坚守教育、忠于教育、奉献教育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抓建章促规范,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近年来,学校重新制定和修订学校章程1个,岗位职责29类,制度细则37类,工作条例10类,操作规程13类,预案4类,涵盖面广,操作性强,建立起了以办学章程为核心,以规管校、依法治校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迅速扭转了合校后班子运行不畅、教师松散的局面。
抓教学提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竞争力。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来抓。学校坚持德技并修的育人原则,不断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8个,在汉中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高考制度改革后,该校组织有升学愿望的毕业生参加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考试和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累计有3名同学成功考入陕西科技大学(一本),7名同学考入二本院校, 6名学生考入三本院校,其余学生均升入专科院校,本科上线率达48%以上,专科上线率达100%。职业教育上大学,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抓项目增投入,促进专业建设特色化。把加强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先后投入553万余元建成焊接实训车间、33个多媒体教室、400台学生用台式电脑、单片机/PLC/传感器三合一、电子装配与调试、电工实训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设备、数控立式铣床等。2017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陕西省2018年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建设补助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争取财政专项资金80万元。2019年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300万元,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凸显,以机械加工技术为核心的集钳焊、数控、汽修和以计算机专业为核心的集设备维护与管理、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电子技术应用为一体的两大特色专业群已初步形成。
抓“出口”带“入口”,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始终坚持“面向社会、引入竞争、公开透明、择优选择、服务学生、校企共赢”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原则,组织教师和家长代表实地考察和遴选名优企业,把学生安置就业与招生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学校共安置顶岗实习、就业学生1538人,就业满意率和企业满意率均达95%以上,带动中职招生2635人,大专、本科学员876人,取得较好社会口碑效益和生源效应。
抓合作促共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足“多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深入广泛开展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显著效果。学校先后与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商鲲教育集团、思安思源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海门中专开展联合办学,年输送中职学生近80人外校就读或实习;与勉县智达彩印、勉县大唐贸易、嘉兴市天通精电新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今创集团、嘉兴敏实集团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解决了部分专业学生见习、实训、实习的需求,弥补了校内办学和实习实训的不足,逐步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抓培训促服务,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县域经济造血的功能,2011年以来,学校共开展“人人技能工程”培训12期36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24000人次,全县新招聘事业单位干部培训300余人次,县直各单位业务或专业技能培训1386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富余劳动力电工技能培训38人,大大提高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抓师资促发展,夯实学校发展根基。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先后选派46人参加了中、省骨干教师培训、企业实践、省级“双师型”、省级班主任能力提升等培训,努力优化师资结构。近年来,职教中心教师荣获市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38人次,19名教师在省、市、县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县级以上课题立项或结题21个,在各类期刊、教育论坛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初步形成。
抓扶贫促脱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具有天然优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该校共计为161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发放一次性补助48.3万元,免除住宿费2.26万元。组织16级、17级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37名学生分赴江浙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实习,实习期间人均工资达4000元/月以上。每年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包括技能培训)近7000人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县域内群众掌握技术、发家致富。(赵彦军 李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