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基础教育的起跑线上掉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切实搞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汉阴县双乳镇中心小学扎实开展“教育扶贫求精准送教到户暖人心”工作,将这项民心工程持续深入地进行。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双乳镇中心小学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要求每个党员教师至少结对帮扶三名贫困生,普通教师至少结对帮扶两名贫困学生,落实全校121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帮扶责任,精准做到“一户一卡、一生一册、一教一帮”。
2.深入基层,摸清情况。为掌握较为全面、准确的帮扶信息,该校教师做到每周有帮扶行动,每月到户家访送教,常常利用课后及周末时间深入基层,与村干部紧密配合,虚心听取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拉近距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还针对每一位帮扶对象的情况制作了联系表,在联系表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实地了解情况、宣讲教育扶贫政策、与帮扶学生谈心沟通、建立帮扶档案卡,把党和学校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手中,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展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扶贫。一是物质上接济,通过开展校内“爱心一日捐”等活动尽可能的帮助解决帮扶学生的作业本、学习、生活用品等。二是学习上指导,帮扶教师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制定教育措施,确保帮扶学生学得好。三是生活上关心,帮扶教师经常了解其心理和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同时,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四是开展心理教育帮扶,由于帮扶家庭中较多学生为留守儿童,学校非常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班主任及帮扶教师经常与之交流,掌握其心理状况,适时调整与疏导。学校留守之家也组织这些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利用微信、QQ等网络工具定期让这部分孩子与在外务工的家长联系、沟通。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让这些家长安心的在外务工,没有了后顾之忧。
4.进行数据大排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学校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将全镇6——15岁人口的就学信息摸得一清二楚,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切实控制了该校的辍学率为零。
5.切实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对于财政拨付贫困学生的资助金,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该校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该校负责人介绍说,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但这项工作是长期的、持续性的,该校将继续努力,在全县教育脱贫攻坚大战区负责人精准指导下,将这一项民生工作抓好、做好、做出成效。
(陈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