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结识《我就是数学》一书,缘于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范莉老师,我有幸参加了范莉工作坊,坊主范莉老师向坊员推荐了这本书,并赠送坊员每人一本。于是,我趁闲暇之余拜读了,没想到从小不善文词、不爱读书的我居然爱不释手,一捧起书来竟放不下了。
《我就是数学》一书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著作。全书共有六大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笔”“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既有华应龙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书中既有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也有华应龙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此书对于农村一线教师的我无疑是“精神食粮”、“文华大餐”。
华老师博览群书,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富于联想。从我国古代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到黑格尔、恩格斯、爱因斯坦,从宋朝无德禅师到《红楼梦》中林黛玉,甚至还引用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母亲的一段话。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经典语录随处可见。可见华老师知识之渊博。
华老师把新课程标准用“活”了。书中新课程标准无处不在。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后反思、评课、议课无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等的教学理念。他的教学设计运用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多种数学能力,可见华老师的数学学科素养之丰厚 。
华老师那废寝忘食、忘我的工作精神让人钦佩!华老师很忙,鲜有闲庭信步的时间,连如厕都要小跑步,有一次,他在上厕所的路上因苦苦思索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而磕破了脑袋。还有一次,他因打篮球致使小腿跟腱断了,腿不能动弹,却仍然坚持住校,坚持卧床工作,写资料,指导青年教师。
华老师思想超前,创新不断,脑经运转很快!他总是能够想到新的、超前的点子,如他脑袋磕破后戴着帽子上课,他能把戴帽子的功能与中括号的功能正好衔接上,既化解了他戴帽子上公开课的“不礼貌”又恰如其分的结合了上课的内容。正如他所说:“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给用起来,那是有心的,是苦苦追寻的”可见华老师对数学教学的思想之超越非比寻常!在我看来,几乎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大概也正因如此,他才能有如此般的气魄给本书命名为《我就是数学》吧。
华老师总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他不仅在教学上用心良苦,而且对于学生也是关注备至,曾有位学生因外表形象不佳而心里自卑,不爱搭理他,他却是主动和这位学生搭讪,拉近距离,使学生消除自卑心里。还有一位学生作业不认真,总是不能全对,他运用恩威并施的方法,使这位学生改掉了不认真的习惯,终于连续五天的作业全对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确,华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更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所以才使学生对他钟爱有佳。
华老师研究的“差错教学”,让我耳目一新,为之钦佩!现实生活中,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希望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跟着老师课前的预设走,不希望更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犯一丁点儿错误。而华老师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课堂是允许孩子们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她们的权利,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这些成人”他认为,不允许学生犯错,就会牵制学生的大脑,牵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束缚学生的想象,这样也就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封杀了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会,无利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发展,最终将有碍于学生日后适应社会。的确,在我们的课堂中,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总是一味的指责,既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华老师的“差错教学”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明晰了方向。
读完之后,我不禁在想,华老师究竟是怎样一位大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学生对他钟爱有佳,不愿下课?真想一睹华老师的“庐山真面目”。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百度里搜索了华老师的教学视频。认真聆听了华老师执教的一节《角的度量》,感受到了华老师在课堂上的那种气定神闲、神情自若,总是能游刃有余掌控着课堂全局的气场。聆听之后,原本心中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感谢华老师!感谢《我就是数学》这本书,这本书开阔了我的教学思维,激发了我对读书的热情;给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使我这个农村一线教师精神鼓舞,动力十足;使我深感教学之路漫长,教学责任之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