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三届临渭区道德模范瑞泉中学教师孟涛舟
3月28日,临渭区委、区政府隆重举行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为全区10名获得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称号的道德模范和10名获得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个人进行表彰。区委书记郭柱国,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宝琳,区政协主席陈根许等领导出席活动。瑞泉中学教师孟涛舟被评为“第三届临渭区道德模范”,这是自2012年杨选同志被评为“首届临渭区十大道德楷模”以来的第二位瑞泉人获此殊荣。
三届道德模范评选中两届都有瑞泉人的身影,这是一种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承,充分体现了社会对瑞中教师队伍的肯定和信赖。
教师是敬业奉献的代名词之一,这个职业,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安安静静;没有感天动地,只有无愧我心。在瑞泉中学,有463名敬业奉献的可爱的人。他们之中有长年扎根一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优秀教师;有连带20多年班主任,勤勉笃行、锲而不舍的标杆教师;有桃李满天下,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教书育人楷模。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采得百花成蜜后,却从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为“瑞泉五种精神”作了生动注脚。
“笔杆子”是另一个代名词,这个工作不是笔下生花,而是殚精竭虑;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兵为帅谋;没有“典型事迹”,只有默默无闻;没有“镜头记录”,只有星月为证。
孟涛舟同志系瑞泉中学综合行政处主任、思想政治科教师,同时是《陕西素质教育》《渭南日报•教育周刊》特约记者和《语文报》通讯员。从事教育工作18年来,他始终奋斗在高中教育管理与学科教学第一线,用心做事业,用爱做教育,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一、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孟涛舟同志以德为先,以责为重,以生为本,做学生人生的导师、生活的向导、技能的教练、学习的楷模、心灵的挚友。他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心他们成长,引导他们成才;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他的思想里学生没有好坏只有差异;他关心学生的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上。有学生因病缺课,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为其补习功课;有学生家庭困难,他慷慨解囊,全力帮助;有学生情绪低沉,他及时谈话疏导,帮他们重拾信心。2015届9班学生李佳南、刘岩,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佳。他知道情况后,对他们格外关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陪伴他们一步步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
二、以校为家,扎实工作,做学校工作的协调员
学校综合行政处担负着全校行政文秘、人事、外事、接待、校报校刊以及统筹协调等工作,是学校的形象和窗口。身为综合行政处主任,他既要承担繁忙的事务,又要做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当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协调员。十多年来,为了做好学校的信息传递、政策落实、上下内外沟通等工作,他亲自负责文字组织和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写材料是个苦差事,是基本功,为了写好材料,他经常通宵达旦地研读领导改过的材料,揣摩领导的语言风格;他利用被机关抽调的机会,收集各种公文,以参考学习;他为了一段材料中的用词不重复反复推敲;他将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铭记于心,并运用到材料中;他会在安静的深夜遇到语言瓶颈而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他会为了按时完成材料而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工作以来,他为单位撰写的汇报、讲话、报告、经验材料等逾150万字,先后被机关抽调5次(区人大1次、区教育局3次、区创建办1次)从事文字工作,却从不提待遇报酬。
三、以人为本,敬业奉献,做师生家长的服务员
学校综合行政处的工作繁复琐碎,加上长年在一线担任教学工作,孟涛舟同志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学校里最晚回家的经常是他,办公室里经常加班的也是他,他给大家的印象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总是有忙不完的活。职评期间,为了帮助职评教师顺利通过评审,他召集相关教师召开专门培训会,并建立微信群,全天在线沟通,亲自指导每位教师填写评审表;自主招生时,常常有家长或学生着急盖章,他总是在周末驱车到校给学生的推荐表加盖公章;大学招生季,他牺牲整个暑假,为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审批表盖章。
殚精竭虑,敬业奉献,是孟涛舟同志的写照。进入瑞中工作9年来,他没有因为个人事务请过一次假,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他每年通宵熬夜撰写材料80多天,却从没有主动提过报酬;他没有多少光鲜的荣誉,却用认真负责换来了全校师生的口碑,用敬业奉献换来了教育系统同行的肯定和认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这样说:“只有在静谧的夜里,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内心的情感才能最真实表达,决心才能更加坚定有力。‘敬业奉献’不是作秀,而是内心良知和职业操守的自然流露。‘道德模范’是更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我愿继续坚守学校,恪守职责,用工业的标准和程序做好工作,用农业的温度和情感教书育人,为品质瑞泉建设竭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