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阴县城关一小 赖晓燕
【案例】
男生小任(化名),12岁,汉阴县城关一小六年级学生,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现在由父亲带着。小任头脑聪明、反应灵敏、口齿伶俐、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学习被动,尤其不爱写字,经常拖拉作业,而且心胸狭窄,容易冲动,爱发怒,好打架,多次与本班同学及其他年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
他是和班上其他同学五年级时一道从其他村小转到我们班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发现了他的聪明、大胆,他甚至毛遂自荐,说自己的数学成绩从来没有低于过九十分,因此申请当班干部,可是他原来的同班同学都说他吹牛,说他经常拖拉作业,没有一个人推选他当班干部。于是,我鼓励了他的聪明与大胆,并给他一个当小组长的机会,看他以后的表现如何,再做决定。一学期下来,我看到了他的很多优点(聪明伶俐、反应灵活、课堂上积极发言,而且能言善辩)可是缺点也是一大堆,尤其是拖拉作业。我用过很多方法,可以说软硬兼施,他就是不做作业,老师管一天,他做一天,第一天管了,第二天又拖拉。还有就是小气,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一个玩笑都可能使他生气,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几乎是每周一两架。而且常常在其他同学都沉浸在某一快乐中的时候,他却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因此我在他一个人身上花的功夫比其他人多得多,常常苦口婆心地劝说,仍起不了多大作用。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和江苏袁庄小学的一个班学生进行“手拉手”通信活动,别人都署了真名,他却写的是“暗”,当其他同学收到远方朋友的信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他由于同学们听到“暗”的名字笑了一下,他就把对方孩子写给他的信全撕了,还做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那表情分明就是说其他同学对于收信这事表现得太幼稚、太小儿科了。之后,连续两天他都是那种表情。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他不说,考虑到他的自尊心,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外面,和颜悦色地问他,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因为他自认为要好的朋友在他和同学打架时站在了他的“敌人”一边,他受到了伤害,所以连续几天都不高兴,还说他永远不会有笑容了,那次收信时的表现是他之前打架事件的一个延伸,其目的就是想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后来,我找到他自认为是好朋友的同学说明情况,并让那个同学找他谈心,几分钟后,我又看到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可是不久后,他又由于自己的不对和同学闹矛盾而打坏了教室窗户上的玻璃。对他的一顿严厉批评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我和他爸爸通了电话,讲了他的在校表现,爸爸对此事表示道歉,并花了许多功夫,去了好多玻璃店,才买到了与教室窗户配套的玻璃安装上。我又专门给他外地打工的妈妈说明了情况,这才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经历。妈妈说:他从小就是这样,总认为别人都对不起他,就连在家里和姐姐发生争执,由于他的不对,大人说他一两句,他就说一家人都欺负他……
再后来,通过与其妈妈的多次电话联系以及与其爸爸的多次面谈,我了解到更多小任的成长经历与家庭因素,我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常常跟他谈心,视其犯错误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或心平气和,或严厉打压,也常常鼓励他的优点和进步,他渐渐有了些许改变。
【案例分析】
1、家庭因素对他性格的影响。由于两岁时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把他放在家由奶奶照顾,奶奶经常教他别受人欺负,有时奶奶还由于小孩子的矛盾与别人吵架,因此养成了他与人争强好胜的性格;由于爸爸性格暴躁,遇到他犯错误的时候,常用武力对付他,使他养成了爱打架的习性;妈妈对他的溺爱也使他想怎样就怎样。
2、成长环境的影响。奶奶去世后,他曾被寄养在姑姑家,在姑姑家附近的村小上学一学期,后又转到河北读书,再转回自己家附近的村小,现在转到城关一小。不断地变换学习环境,使他要不断适应环境,争强好胜的他在遇到同学的白眼和不恭时,常常用打架解决问题,时间长了,什么事儿他都想用打架来对付。
3、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由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只能关注他的吃穿,无法辅导他的学习,再加上村小老师对其学习的宽松要求,以及频繁的转学,促使他养成了懒懒散散的学习习惯。
4、学生心里特点分析: 由于父母常常不在他身边,缺少父母关爱的他少了许多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因此他渴望得到父母之外的其他人的关注,于是,他便通过一些在常人看来不太合理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如:通过打架或与班里同学全然不同的表现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注意;通过和姐姐吵架引起家里人对他的关注。其实他是一个孤独的小男生,就像一只刺猬,把自己紧紧包裹着,只要靠近他的人就会受到他的刺扎,孤独的他既想获得朋友的友情,又不断地刺扎靠近他的人,因此朋友很少。
【家校合作育人计划和策略】
针对小任同学的现状,我采取了“家校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计划和策略如下:
1、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在我们班里,小任同学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稍不注意便一触即发。这样作为班主任的我免不了每天都要与他斗志斗勇。用得最多的方法便是与他谈心,从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与人共处等方面或以严师、或以慈母、或以朋友等角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他愿意与我交流,让那些不快与怨恨随风而去,从而迸发正能量。
2、家访搭建家校桥梁。通过电话取得与家长的长期联系,通过面谈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与家长共同商讨对小任同学的教育方法。我总是从爱心出发,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校合作局面,向家长汇报小任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尽量少告状,多鼓励,特别不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而是通过谈话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心。 遇到问题,心平气和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万不得已时,请家长协助老师带回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在劳动与学习的对比中体会学习与做人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小任的家长通情达理,始终能够积极与老师配合。)
3、建群促进家校联系。为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网络建立班级QQ群和班级微信群,将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及时公布于班级群,使家长通过班级群了解班级和孩子动态、了解学校教育。同时,鼓励家长通过班级群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小任同学的优点很多,我们通过班级群向家长展示他的每一次进步与成长,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等他回家后对他大加赞赏,得到老师的认可,他的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兴趣一次次被激发,“毛病”渐渐减少。
4、兴趣提高合作成效。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小任同学在我们班打造书香班级的氛围中渐渐爱上了读书,尤其喜欢阅读科幻类和探险类书籍。我以此为契机,鼓励他大量阅读学校藏书,同时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为他购买他喜欢的书籍,以阅读转移他的注意力。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为他购买了大量书籍。六年级时,小任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竟然渐渐忘了与同学们的“打斗”,忘了与老师的“纠缠”,“问题”也就越来越少,与老师在办公室“会师”的频率由原来的一天几次减少到一周一到两次。
【反思与总结】
小任同学由班里的“问题孩子”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变“好”,渐渐融入班级当中,是家校合作的功劳。这份家校合作的案例使我认识到:与学生沟通,学生愿意与你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沟通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家校合作培养问题学生的沟通意识使我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正所谓“万事好商量,啥事也好办”,其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胜过雪中送炭。
“亲其师,信其道”,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那期盼的目光;每一次通话,都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每一次家访,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次家校合作,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改变……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拉近了老师、学生和家长间的距离,因此,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创设和谐的家校合作气氛,就能更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