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许多学校都把课堂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来抓,各地课堂改革春潮涌动,方兴未艾。今年秋,在临渭区教育局“品质课堂”建设的指导推动下,瑞泉中学“生态、活力”新课堂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国内多位知名教育专家对本次课堂改革活动进行了线上论证和指导。
筑牢教育根基,增强理念的引领力
“生态、活力”新课堂构想是瑞泉中学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深刻反思疫情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工作,科学研判“学案导学”教学传统,总结发展当前实施的“六泉•涵品”大课程,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课堂教学后提出来的,既有强大的理论依据,又有丰富的实践支撑。
所谓“生态”,是就课堂生长方式与持续建设而言的,需要农业情感的倾注,蕴含讲求民主真平等、发展个性生活化、低投入高效率、轻负担高效益、师生乐教乐学情感丰满、教师在课堂实现价值、学生在课堂获得发展等多重含义;所谓“活力”,是就课堂呈现方式与内涵建设而言的,需要工业标准的校准,蕴含目标明确多元,组织科学灵活,学生振奋专注、精力流失率低,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激活思维、生成智慧,适度开放,充满激情,科学与人文相融,贴近生活等多重含义。“生态、活力”,既是新课堂建设的基本方式,也是新课堂建设的价值追求。
为促进全体教师对“生态、活力”新课堂的认知和理解,8月24日,瑞泉中学常务副校长杨选为大家作了一场题为“推进‘六泉•涵品’大课程,建设‘生态•活力’新课堂,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杨校长解读新课堂内涵,阐述新课堂理念,部署新课堂建设实施步骤,提出新课堂建设工作要求。
践行改革精神,提升课堂的回应力
开学后,各年级有序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生态•活力”新课堂为主题的公开课讲授研磨活动。有效的课堂组织、丰富的活动设计、精当的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焕发出课堂的新活力,既实现了有效、实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又构建了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态•活力”新课堂的一次有效实践和积极探索。
10月12日,学校召开“生态•活力”新课堂建设推进工作会,总结前期经验,部署后期安排。会上,常务副校长杨选对老师们近期做出的实践和努力予以肯定,并结合学校实际对新课堂的“八大要素”进行进一步解读,要求全体教师在新课堂建设的征途上长期坚持、逐步优化,不搞形式、不搞运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聚合多方智慧,培育课改的生长力
学校积极联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对本次新课堂建设进行线上论证和指导,通过请教学习,集思广益,不断提升和完善新课堂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