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汉滨区果园小学“四个持续用力”再推学校内涵发展

[2019-03-26 15:51:28]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近年来,汉滨区果园小学学校秉承“植养礼乐情怀•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民主参与•文化引领”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四个持续用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汉滨区果园小学学校秉承“植养礼乐情怀·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民主参与·文化引领”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四个持续用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部署教研工作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持续用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一是以“学”明师德。一方面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教师们做学习笔记,谈学习感悟,写学习心得,在“学”中“悟”,在“悟”中“学”。二是以“讲”扬师德。学校党支部、工会坚持每学期组织师德师风主题党日活动、干部讲坛,师德师风演讲,用不同形式,宣讲身边榜样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师德的力量。三是以“思”化师德。教师在“学”的基础上,自觉反思个人师德行为,从敬业、奉献、爱生、廉教、守纪等方面自查师德行为,撰写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形成内化作用力。四是以“行”约师德。学校坚持每学年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奖惩和激励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引领全体教师谨记使命,牢记责任,廉洁从教,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开展廉洁教育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持续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一是在“学”中提升。新学期,学校继续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化阅读,赠与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一本,要求教师自觉征阅专业报刊,鼓励老师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开展教研组读书交流活动,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和持续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让教师在“学习——内化——提升”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做学习型、研究型和智慧型的教师;二是在“培”中提升。“请进来”——拓展培训学习广度。通过学校领导班子、骨干教师和邀请教研室专家到校面向全体教师开展教育专题培训,形成学习、交流、提升的良性循环;通过“名师工作站(坊)联动”“教学能手赛教”“教学研讨会”“名师大篷车”送培到县等活动,为教师提供贴近名师、学习成长的机会。“走出去”——增强培训学习深度。学校积极组织一线教师走出校门,到海门、重庆、西安及市县区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轮岗、送教等活动,极大地锻炼、提升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是在“研”中提升。重视“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制定年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落实学科教研组和“一室三坊”等教研共同体活动的有效性,成立专业团队指导、引领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茁壮成长;四是在“带”中提升。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坚持传帮带优良作风,打造老中青师资梯队,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五是在“写”中提升。鼓励教师开展常态化写作,利用省市区教育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发表教师各类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叙事、随笔、读书心得,并整理汇编成册。通过“专业培训+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加强教师专业管理和培养,促进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优秀专业化师资团队,为教师终身学习发展服务。

启动青蓝工程

 

在提高教学管理方面持续用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围绕区教体局2019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工作目标,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下足功夫,做足文章。一是做实教学常规过程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和考评五个方面明确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具体要求,落实教学管理的过程督导和细节跟踪;学校主要领导坚持“早读检查”“课堂巡查”和“活动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总结反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二是加大行政领导听课力度。学校行政领导每月对学校薄弱班级和薄弱学科,有针对性地开展“推门课”“预约课”听评活动,帮助授课教师发现优点,查找问题,改进方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抓实“月查月反馈”制度。学校每月末对教师备课及学生作业批改例行常规检查,开展优秀学生作业暨教师教案展评,检查、督促全体教师把做好教学常规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抓实出效。四是抓好毕业班质量提升。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召开毕业班教师座谈会,分析本届毕业班学生学习现状,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六年级级组,与科任教师、学生交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研讨提升质量的方法措施,着力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给六年级师生加油鼓劲。五是实施“榜样+底线”奖惩制度。学校对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对期末质量检测末位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通过大力宣传“榜样”,弘扬正气,树立标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约谈“底线”,鞭策落后,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明确方向。

 

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持续用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一是继续加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每月一事”为抓手,坚持“每月一主题,每月一实践,每月一评比”,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果园小学一日常规》《果园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细则》。二是坚持学生养成教育检查量化评比制度。继续狠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少先队大队部坚持每周对各班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文明等方面的习惯养成进行检查量化,每周及时反馈整改,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学期末开展“文明班级”“校园十星”的评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利用每日晨会、“课前5分钟”、每周班队会、集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育学生“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积一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文明礼貌意识,巩固我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果,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三是坚持课堂教育和活动熏陶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将德育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听课习惯、读书习惯、发言习惯、独立思维和作业习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每学年通过“三礼四节”(新生入学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文化艺术节)“一周一式一研学”(阳光体育周、休业式、研学旅行)与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晨操五部曲”、班级风采展示、每月一演练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从小、从细、从实处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坚持以“每月一事”主题实践活动、传统节日、主题纪念日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探索和发现书本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既丰富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又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孩子们的良好品德和文明礼仪的形成。四是家校合作共育,共促习惯养成。学校多方疏通渠道,成立家长学校,召开校级家委会、家长会,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沙龙,走进安火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共建,参与社区“跳蚤市场”活动,大手拉小手,共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的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王婷 曹兴君)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