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智启课堂新样态,慧育英语真素养

[2025-11-04 17:45:11]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11月1日至2日,我们有幸赴西安参加“名师之路——探索数智时代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新样态”教学观摩研讨会。短短两天的培训,犹如一场思维与智慧的盛宴,让我们在精彩的示范课与深刻的讲座剖析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深耕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名师之路”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  李弘毅、陈萌晗

  11月1日至2日,我们有幸赴西安参加“名师之路——探索数智时代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新样态”教学观摩研讨会。短短两天的培训,犹如一场思维与智慧的盛宴,让我们在精彩的示范课与深刻的讲座剖析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与深耕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一、在多元课型中看见课堂新可能

  培训中的每一节示范课都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小学英语课堂的多元与活力。

  赵刚老师的三年级《Finding Mommy》,以充满童趣的情境设计,将单词与句型巧妙融入“找妈妈”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而然地输出语言。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低段英语教师应是“情境的编织者”,引导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爱上表达。

  周亚文老师的六年级科普文《Rainbows》,她巧妙地将科普知识融入英语阅读,引导学生探索光与影的奥秘,让我们看到了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董剑老师的《What can we see in a community?》和周根妹老师的《My shadow and me》又让我看到了不同版本教材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共性——无论教材版本如何,抓住“主题”这个锚点,就能让课堂从“知识碎片”走向“意义建构”。

  此外,主维山、宫文胜、王超、桂婷婷等老师的课,分别从写作、拼读、季节主题等不同维度,呈现了英语教学的创新路径。每一堂课都传递出同一个理念:小学英语课堂应“贴着学生的需求生长”,在听说读写的每个环节中,嵌入“兴趣”与“思维”的双重动力。

  二、在深度研讨中解锁教学新思考

  如果说示范课是“实践的展示”,那么讲座则是“理论的深耕”。从文本与目标设计的精微分析,到科普文阅读的宏观架构;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融合路径,到主题意义活动设计的深入探讨……每一场讲座都精准回应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痛点”,为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软着陆”铺设了坚实的跑道。

  主维山老师的《AI时代下的教师能力提升》讲座,给我敲响了警钟,在数智时代,我们不仅要会用技术辅助教学,更要成为“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者”,用AI工具优化教学设计、分析学生学情,但始终记住“技术是手段,育人是核心”。

  宫文胜老师的《指向新课标核心理念的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策略与思考》紧扣新课标理念,为我们优化读写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综合语用能力,提供了专业而清晰的教学指南。


  在论坛互动环节,桂婷婷与王超老师与参会教师围绕新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展开深度对话。这场思想的碰撞如一束光,为我们驱散了教材解读与教学实践中的迷雾,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我们将带着这些宝贵的收获回归课堂,从“设计一堂有主题意义的课”开始,尝试“一次跨学科的英语探究”,并“运用AI工具辅助学情分析”,努力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数智赋能、文化浸润”的小学英语教学新样态。愿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在英语学习中提升语言能力,更能发展出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与全球视野。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