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首页 > 教学随笔 > 正文

童话里的思考与自我勉励

[2025-10-31 17:37:11]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执教三年级上册的童话单元,如同带领孩子们推开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而作为引路人的我,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奇思妙想中,也聆听到了这些故事对成人世界的深沉回响。《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犟龟》和《小狗学叫》,它们不仅是教材,更是映照职场与内心的三面镜子,一份留给自己的“自勉书”。

汉阴县涧池镇中心小学   曾婷婷

  执教三年级上册的童话单元,如同带领孩子们推开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而作为引路人的我,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与奇思妙想中,也聆听到了这些故事对成人世界的深沉回响。《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犟龟》和《小狗学叫》,它们不仅是教材,更是映照职场与内心的三面镜子,一份留给自己的“自勉书”。

  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在“被需要”中定义价值

  老屋的动人之处,在于它那温柔而坚定的“好吧”。每一次准备倒下,都因一个生命的恳求而选择再次站立。它的价值,不在其最终的命运,而在其“被需要”的过程。

  我引导孩子们预测:“下一次,还会有谁来求助?”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为老屋编织新的使命。我看到了他们心中的善良与担当在萌芽。这像极了我们的工作。那个临时的紧急任务、那位需要帮助的同事、那项超越本职的挑战……我们是否也能收起抱怨,说一声“好吧”?老屋告诉我,真正的价值,并非矗立不倒的雄伟,而是风雨中可供依靠的温暖。这样的“老屋”,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团队中一种稳定、可信的力量,这种“被需要”,是责任,更是荣耀。

  二、《犟龟》:在“不确定”中坚守旅程

  犟龟陶陶在万众的嘲笑中执意前往参加狮王的婚礼,它不知道能否赶上,路途中更是磨难重重,但它的信念只有一句话:“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最终,它虽未见证原定的庆典,却意外抵达了一场更美的盛典。

  孩子们为陶陶的固执捏把汗,又为它的结局欢呼。我告诉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它到了哪里,而是它一路上所见的风景和那份坚持的勇气。在工作中,我们常怀揣一个目标出发,却可能像陶陶一样,发现终点已然改变。此时,是懊悔放弃还是继续前行?犟龟告诉我,只要上路就天天走,一定会遇见隆重的庆典。这份“庆典”或许是意想不到的技能提升,或许是一份珍贵的信任,或许是柳暗花明的新机遇。我勉励自己,不做左右摇摆的聪明人,要学犟龟的“愚钝”,只要方向正确便心无旁骛、步履不停。过程本身,就是最美的奖赏。

  三、《小狗学叫》:在“迷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

  小狗因为不会叫而陷入窘迫,它先后模仿公鸡、杜鹃,却引来了更多的麻烦。故事的三种结局,都指向一个核心:它最终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作为一只狗的叫声。

  我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三种结局的妙处,他们明白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找到真正的自我是永恒的课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何尝不曾是那只“小狗”?看到他人的成功,便急于模仿其路径;听到外界的评价,便怀疑自己的方式。我们学遍了各种“叫声”,却唯独忘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篇童话如当头棒喝,提醒我们:教育的真谛不是流水线生产,而是唤醒个性;个人成长的关键不是盲目复制,而是发现并深耕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不必成为任何别的“优秀教师”的翻版,我只需成为那个最能激发我的学生、最能发挥我所长的、最好的自己。

  站在讲台回望这三篇童话,它们已汇成一条滋养我职业与生命的河流:如老屋般担当,用坚守成为学生的依靠、团队的基石;如犟龟般坚持,不计较一时得失,坚信行走的力量,专注于旅程本身;如小狗般求真,不迷失于外界的喧嚣,勇敢地发出属于自己专业的、人格的独特声音。

  教学,是一场渡人渡己的修行。这些童话我教给孩子们的是情节与想象,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思考与继续前行的力量。愿我们永远保有老屋的温暖、犟龟的执着和小狗的清醒,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踏实。

查看更多:

为您推荐